据京报网报道,“当你看向太平洋的地图时,你会发现那里随处都是美军的基地,构成了一个个遏制中国的咽喉点。希腊原财政部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的战略围堵。而就在这段视频在国外引起关注的次日,一份来自中国“南海战略态势感知”智库平台的最新报告,还披露了一组更惊人的数字。

数据显示,2024年美军舰船军机在南海的活动频率较2023年有明显增加。其中,美军大型侦察机的空中抵近侦察约1000架次,海洋监视及测量船累计活动706个舰日。同时美军的航母打击群也累计8次进入南海,再加上有开源情报称还有10艘攻击核潜艇、2艘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1艘战略核潜艇曾在南海及其周边海域活动,2024年的南海显然算不上平静。



美国航母(资料图)

这份报告的数据还仅是不完全统计,但已经惊世骇俗了。原来从2009年开始,在南海地区,针对中国的美军行动又多又猛。如美军大型侦察机在2024年对中国进行了约1000架次的近距离空中侦查。海上各种形式的侦察达706个舰日。在南海地区几乎没有一天宁静的日子,在2024年,只有20多天的空窗期。这些空窗期的产生可能与设备检修、天气恶劣有关。不过美国航母来南海的次数少了、时间短了,美军两栖戒备群也不常来了。

特朗普一直都想让制造业重回美国,除了其代表实业力量的这一原因,还有其希望让美国制造业有能力支撑美军。这里的制造业包括从原料生产到最终的制作出成品的全过程。此前特朗普不止一次提及要重振美国造船业正是出于类似的目的。不仅是商业造船落后,在军事方面也在落后。美媒《华尔街日报》就举例美国一家造船厂在2020年开始为美军制造护卫舰“星座”号,到2022年完成度才10%。照这个速度得总共花9年才能完成,而且成本还要在预计的13亿上再加6亿美元。



欧盟(资料图)

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网站文章,原题:欧盟会向中国靠拢吗? 跨大西洋联盟正经历巨大转变。欧盟与美国之间曾经的信任正变弱,由此产生的真空迫使欧盟重新评估战略考量,尤其是与中国的复杂关系。不断变化的形势提出一个关键问题:随着对美国信任减少,欧盟在追求“战略自主”时是否会向中国倾斜?为应对当前复杂局面,欧盟很可能采取微妙平衡行动。欧盟认识到中国作为贸易伙伴的重要性,将着力保持与中国的重要经济联系,同时维护自身安全和战略利益。

事关国际事务任何俄任何决策权最终都以美国定调后而去执行。这样的欧盟中国如何能敞开心扉与其交往,说不定哪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回心转意,向欧盟发出友好的呼唤,谁能确定欧盟不会立刻调转头来把长枪对准中国呢。当被问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早些时候在两次讲话中对华采取更为合作的语气时,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与经济安全事务的副总干事马丁-普拉特称,在注意到冯德莱恩发出的“政治信息”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她采取的所谓“对华降低风险”政策。



欧盟(资料图)

对欧洲国家来说,它们往往很难在与中国的经济关系上形成统一战线,因为一些国家强大的商业部门严重依赖中国消费者和供应商。德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贸易紧张关系并未阻止德国去年上半年对中国的投资飙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德国大型汽车制造商推动的。我们也不应忘记英国最近为重建与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关系所做的努力。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亚洲项目高级政策研究员曾楚希将这一举动描述为“向中国贸易和投资开放的高层政治信号”,它“与欧盟较为谨慎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