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海纳百川的胸襟,更是开放包容的态度。
8年来,雄安新区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谋发展,加速布局创新链产业链,汇聚全球智慧与资源,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端高新产业蓬勃发展。一座科技创新之城拔地而起。
8年来,雄安持续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举办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加快汇聚创新和开放要素资源;持续推进京雄同城化,推进政务服务“跨区通办”,让创新和开放的举措惠及人民;建设雄安自贸试验区、雄安综合保税区、雄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制定支持新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5条金融开放措施……截至目前,雄安自贸试验区已有33项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4项在全国推广,注册企业超1600家,跨境电商产业园集聚企业290余家,对外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雄安,正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
2024年6月,无人机航拍的雄安综合保税区。(河北日报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耿 辉摄
创新场景驱动,拥抱全球智慧
“北斗+室分地下空间导航”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超大规模地下空间实现精准定位导航,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筹)“伏羲农场”落地全国各地,众多企业和科研团队踊跃报名参加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各项大赛……以雄安为基点、场景汇为平台,科技创新路径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3月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筹建组成员杨波刚刚送走一拨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的客人。这是当天他接待的第三拨客人。
自从去年5月,该院的智慧农业项目——“伏羲农场”应用场景参加首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大赛,并获得智能农机装备及关键部件赛道第一名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便开始源源不断地前来寻求合作。
“伏羲农场”的成功破圈,是场景汇强大磁吸效应的一个剪影。
2023年,河北省委、省政府推出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这项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的改革举措。首届场景汇成效明显,汇聚全国818家团队的1320项作品,其中377项获奖作品中,有不少落地雄安,乃至走向河北、走向全国。
2024年底启动的第二届场景汇活动,新增空天信息、低空交通等5项大赛,优化整合6项赛事,形成11个专业大赛。升级,不仅是数量的叠加,更是模式的进化——对标国际赛事、引入部委指导、优化评价机制。
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河北省委雄安办常务副主任吴海军介绍,第二届场景汇更加突出场景创新和资本赋能“双轮驱动”,深化完善“比赛+展示+评价+交易+风投+场景应用+孵化转化”的全链条科创服务体系,让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加速在雄安汇聚、在河北孵化转化。
借力场景汇,雄安正以开放的姿态,持续拥抱全球智慧,持续吸引创新要素资源。
蓝箭鸿擎(雄安)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擎科技”)总经理史耀中,就是被雄安开放的姿态、浓郁的科创氛围和丰富的创新要素所吸引,主动到雄安扎根的。
“我们通过市场化疏解主动来到新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史耀中说,开放的雄安在产业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服务和配套服务等方面有一系列创新突破,吸引了国际范围内顶尖的人才团队、科研机构,为干事创业营造了极佳的氛围。正是被这些因素打动,企业于今年春节前落户雄安科学园。
鸿擎科技的厂房选在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二期,目前已经完成结构封顶,正在进行装修、设计工作。“预计今年三四季度,我们的研发和智能制造实验室暨中试基地将亮相并投入使用。”史耀中坚信,企业一定能在雄安这片热土实现创新发展。
1月10日,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轮式AI巡检机器人进行测试。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跨区通办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前段时间,北京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职工王凯茜经历了一件“神奇”的事儿:人在北京,一趟没跑就领到了雄安新区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
“我们计划在雄安新区容城县开设一家门店,原以为要去雄安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没想到京雄两地相关部门密切合作,让我们一次都不用跑就顺利办好了。”王凯茜说。
一次都不用跑就能领到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得益于雄安推出的“营业执照+许可证”异地联办联发服务。
王凯茜测算了一下,如果没有“营业执照+许可证”异地联办联发服务,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至少要在北京和雄安之间往返两趟,花费一周左右时间。而通过该服务,仅需三天时间就能领到证件,有效降低了企业异地开办的成本。
开放的雄安,正持续通过改革创新,推进政务服务跨区通办,在不断扩大“朋友圈”的同时,为经营主体和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北京与雄安,同城化效应持续加深。192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同城化”办理,3500余项北京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可通过“云窗口”在雄安跨区域通办,交通、人力资源等领域209项资质资格互信互认落地。
雄安与廊坊签订“区域通办”协议,两地3380项事项实现“一地受理、两地通办”,无论企业投资事务,还是交通运管、民生服务,人们只需在雄廊两地任何一方政务服务大厅提交申请,便可方便快捷地办理业务。
雄安与天津,仅需一张简单的表格,便搭建起未来之城与国际市场的广阔桥梁。
2024年7月,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与天津港集团签约,创新推出多式联运“一单制”业务。该业务以雄安综保区为港口前置服务点,实现公路和海上运输高效衔接,中途不换箱、全程不开箱,减少了手续办理、货物换装等环节,从而让货物借助天津港直达海外,极大地助力雄安外向型经济发展。
“有了多式联运‘一单制’,我们只需要在申报地进行一次海关申报,就能‘一单到底’。”河北雄安佳利达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炜算了一笔账:与之前相比,多式联运“一单制”的流程减少了三分之一,审批时间缩短了半天,每个集装箱可以减少换装作业、口岸堆存等费用1000多元。多式联运“一单制”使得企业从“家门口”即可“出港”,大大促进了企业海外业务发展。
3月25日拍摄的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金湖公园与金湖未来城。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企业汇聚“开放高地”,开放动能更强劲
雄安自贸试验区是雄安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的高地。截至2月底,雄安自贸试验区入驻企业1606家,汇聚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3月11日,走进雄安自贸大厦,这座垂直的“外向型经济园区”令人震撼。
大厦一楼和二楼有跨境电商展销中心、金融机构、共享办公空间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三楼有外贸和跨境电商企业、服务贸易企业,以及雄安贸易仲裁委员会、自贸法庭等贸易仲裁机构;四楼是两个跨境电商产业园;五楼入驻了中国商业联合会易货贸易分会以及易货贸易产业园……整栋大厦形成了涵盖跨境电商、数字贸易、货物贸易、贸易服务、金融服务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真正做到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位于大厦一楼的跨境电商产品展示中心,陈列着从海外进口的化妆品、零食、婴幼儿用品等保税商品。消费者只需从e麦圈儿小程序上下单,商品便可快递上门。不仅购买方式简便,商品的价格也十分优惠——以某款颇具人气的化妆品为例,价格比其他购买渠道便宜一半多。
“我们采用跨境电商1210模式,从海外直接采购一手货源,可以享受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减免优惠,让消费者能以便宜的价格畅享‘买全球’的乐趣。”雄安跨境电商麦圈儿全球购负责人范亚明说。
从雄安自贸大厦出发,驱车不到10分钟便到达雄安综保区。自2024年1月12日封关验收以来,雄安综保区实现快速发展,目前注册企业72家,落地产业类项目4个,完成投资2.9亿元。
“企业入驻数量快速增长,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雄安综保区建成投用的2.6万平方米保税仓库已经不够用了。”雄安综保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抓紧推进新的保税物流分拨仓库建设,以更好满足企业入驻和发展需求。
蓬勃发展的雄安综保区,不仅有“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企业,也有保税研发、保税制造等科技型企业。
雄安立亚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在雄安综保区拿地,建设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该项目是雄安综保区首个拿地入区的项目,总投资2亿元,将发展成集研发试验、检验检测、外贸仓储等于一体的高端制造新业态。
“通过雄安推出的多式联运‘一单制’举措,我们从海外进口的原材料能很方便地运抵雄安综保区。并且,原材料进区后可暂不用缴纳相关税费,这为我们缓解了资金压力,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研发制造。”雄安立亚科技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张春舫说。
8年时光,雄安以开放为楫,破浪前行。在这片热土上,“伏羲农场”正将智慧农业的种子播撒至大江南北,60家空天信息企业已构筑起灿烂的星河矩阵,多式联运“一单制”则贯通全球物流动脉……这座新城以“海纳百川”的胸襟集聚全球要素,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推动制度创新,在燕赵大地上持续书写开放的传奇篇章。(河北日报记者 康晓博 李畅 刘光昱)
邵天兰:在雄安,开拓全球业务
3月12日,韩国首尔,春寒料峭。COEX展览中心内,“韩国智能工厂及自动化世界展”正在举行。
在这场展会上,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这家企业就是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梅卡曼德”)。
图为邵天兰参加人工智能行业论坛并进行主题演讲。梅卡曼德供图
梅卡曼德带来了10多个具身智能产品单元,进行了汽车制造、精密焊接、家电装配、工业质检等多个领域的沉浸式场景化展示。产品的精度、速度、智能化与易用性,引发来自全球各地观众的连连称赞。
展会一结束,梅卡曼德创始人兼CEO邵天兰顾不上休息,立即动身飞往日本与客户进行高层洽谈。“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这样的工作节奏我早就习惯了。”邵天兰笑道。
邵天兰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德国留学,曾在德国知名机器人企业工作,参与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机器人研发。2016年,邵天兰毅然放弃在海外的高薪工作,回国创办了梅卡曼德。短短几年时间,他便带着团队将梅卡曼德发展成为全球AI+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的独角兽企业之一。
凭借机器人3D视觉和AI大脑等领先技术,梅卡曼德的发展蒸蒸日上。2024年,邵天兰作了一个更大的决定:将梅卡曼德的总部迁到雄安新区。“雄安不仅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及配套设施,而且是一片开放的热土。这座城市开放的胸怀跟我们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基因非常契合。”邵天兰说。
2024年11月,梅卡曼德在雄安新区的总部正式投用。借助雄安丰富的科创要素,梅卡曼德的创新步伐进一步加快。
“我们对自主研发的高精度3D视觉传感器、人工智能软件持续进行升级。”邵天兰说,企业自主研发的Mech-Eye工业级3D相机完成升级后,相机对于镜面反光、黑亮反光物体的点云准确率大幅提升。结合先进的3D视觉算法,AI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工况场景下对各类反光物体精准识别,使用场景扩展至物流、汽车、工程机械等诸多领域。
在雄安这片开放的热土上,梅卡曼德的“出海”航程也进一步提速。
邵天兰告诉记者,雄安创新出台的支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措施、实施的多式联运“一单制”,都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了助力。与此同时,雄安自贸委和雄安海关等部门经常上门解答企业出口业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企业产品畅销海外保驾护航。
在制度创新举措和有关部门悉心服务的促进下,目前,梅卡曼德产品销量在多个发达国家市场中实现了高速增长,产品销往5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部署了15000多台机器人AI大脑和3D视觉眼睛,已成为AI机器人领域案例最多、技术最全面的企业之一。
雄安的开放胸怀、创新生态和良好环境,正成为梅卡曼德驰骋国际市场的“隐形引擎”。对于未来,邵天兰信心满满:“我们将立足雄安,继续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和全球业务开拓上发力,力争成为全球智能机器人领域首屈一指的公司。”(河北日报记者 康晓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