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人民公安报》以《完善机制 用心守好“大熊猫家园”》为题,报道了青川公安扎实推进生态警务机制建设,铸牢生态“绿盾”的工作经验。


原文如下:

近日,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清溪镇上演暖心一幕:两头“迷路”的黑熊幼崽被群众护送至青川县公安局青溪派出所。民警立即联系县野生动物救护站工作人员进行救助。

近10年来,青川公安已救助野生动物50余次,成功救助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3只以及其他类野生动物30余只。

地处秦岭南麓的青川县,73.77% 的森林覆盖率构筑起熹陵江上游 重要生态 屏障, 拥有"熊猫家园 · 青秀之川” 生态 名片。 为守护好这片“大熊猫家园 ”, 近年来,青川县公安局推进生态警长 、 生态联勤警 务站 、生态警务 协同 智治 应用一体化 联动, 强化 “大熊猫国家公园川陕甘警园合作联席会议机制 ”落地运行 , 常态化开展 联合执法 , 构建起 “政府主导、公安主动、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的 野生动物大保护 格局 和 “信息互通、执法互助、联防互动 ”警务合作机制。

生态警长制如何运行? 青川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设立了9名生态警长,建立了12支共60人的生态义警队伍,常态化运行“生态警长+网格员+志愿者+公益组织”联动机制,铸牢生态“绿盾”。 9名生态警长负责全县11条河流、1个湖泊、2个水库、20个农贸市场以及当地主要林区、矿区生态保护工作,全力找问题、查线索、除隐患。

目前,青川县公安局唐家河派出所教导员、生态警长田涛带领巡山队整装待发,开启为期4天的巡防旅程。“既要留意盗猎痕迹,也要注意林区防火”。田涛在工作开始前作简要行动部署,叮嘱注意事项。今年1月,青川公安就通过主动巡防摸排,打掉一个长期流窜于川陕甘三地作案的非法狩猎团伙。

如今,全新重点生态部位已实现“雪亮工程”全覆盖,无人机巡防为常态。 青川公安积极覆盖“山水林田湖”的立体防护网,以20个生态警务工作站为支撑,打造河湖型、山林型生态警务运行模式。 近日,在碧波荡漾的白龙湖畔,青川县公安局沙洲派出所所长、白龙湖水库生态联勤警务站站长母舜尧紧盯手机屏幕——执法软件刚推送疑似违法放置地笼线索。 他立即协调 生态环境等 部门工作人员 ,开始了新一轮 巡查 。

从群众自发救助到专业力量守护,从人工巡山到智慧防控,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见证着青川公安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实践。

编辑:张 亮

责编:孙泽良

审核:陶 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