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水果也玩“变装秀”,智商税交得让人哭笑不得!
这些原本好好的水果,明明什么都没做,却因为一些无良商家,将它原本的口感和外貌改变。
只为卖出个高价钱,可水果还莫名冠以“智商税”的名号.....
买水果还是买应季的吧,那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听听就好,真往嘴里送还是得“斟酌”。
«——【·金西梅的伪装·】——»
金西梅,常在景区出没,看上去粉粉嫩嫩着实诱人,让游客以为是当地的特产水果。
所以即便是小贩报价时,那价格高得让人肉疼,也架不住 “来都来了” 的心理作祟,不少人一咬牙,还是掏出钱包,期待品尝这独特美味。
然而,一口咬下,差点把牙给甜出蛀虫,齁得人五官扭曲。
冷静下来,大家不免疑惑:记忆里的西梅,不是紫色且偏酸的吗?别急,央视帮你揭开真相。
这所谓的金西梅,其实与西梅没有半毛钱关系,其真身不过是未成熟的小桃子。无良小贩为了赚钱,用大量糖将它们腌制,硬生生造出这种甜到“离谱”的口感。
毕竟小贩们心狠手辣,连好糖都舍不得用,谁知道这腌制过程里,还有多少 “科技与狠活”?
下次再遇到这 “金西梅”,可得长点心,别让钱包和味蕾都遭罪。
«——【·金沙果“套路”·】——»
“金”字辈的还有一员打假猛将,它就是常在云南的西双版纳、丽江等热门旅游地出没的“金沙果”。
相比金西梅,好歹还蹭一个西梅的热度,金沙果可谓是让你完全猜不出来,就像自创了一个名字,让不少游客下意识地当作新鲜事物尝试。
谁知道这样就中了对方的圈套,从付钱那一刻就成了“大怨种”。
商家喊出15元一个“水果刺客”高价,等游客满心欢喜捧起金沙果,迫不及待地吸了一口,却惊觉这味道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普普通通的椰子吗?
游客们跨越千山万水,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本想着品尝独特的当地水果,结果花着与北方老家相同的价钱,买的竟是随处可见的椰子,这怎能不让人直呼上当!
再仔细瞧瞧这所谓的金沙果,不过是被商家磨掉纤维外壳,抛光打蜡后的椰子,摇身一变,价格便翻了数倍。
更过分的是,那些颜色不够鲜亮、发紫的,黑心商家竟丧心病狂地涂上色素、甚至漆料,还大言不惭地宣称“汁液丰沛,营养升级”。简直伤透了一帮人的心。
«——【·藏乌梨骗局·】——»
上面的两种自创水果是往金碧辉煌里起名,这一位那就是往反方向——乌漆嘛黑出牌。
随着大东北旅游业日益火爆,冻梨这一特色美食成功勾起无数游客的馋虫。在市场的暗流中,一批模样相似的“藏乌梨”悄然登场。
它黑黢黢的外表,乍一看与冻梨有几分神似,再配上“富硒”、“抗癌”这些极具吸引力的宣传语,怎么不让人当作“莞莞类卿”,买回家细细品味一番。
人们吃着藏乌梨,虽觉得口感与普通梨子并无太大差异,但想着它可能蕴含的丰富营养,仍自我安慰,甚至沾沾自喜。
却不曾留意,那微微发软的表皮下,藏着一个惊人秘密。实际上,所谓的 “藏乌梨”,大概率是不良商家二次加工的产物。
他们为了牟取暴利,通过高温加热的手段,将普通梨子原本淡色的表皮熏烤至乌黑,摇身一变,就把这些平凡的梨子包装成了来自高原的珍稀品种。
而那鼓吹得神乎其神的 “抗癌效果”,更是无稽之谈,纯粹是为了诱导消费者上当受骗而编造的谎言。
藏乌梨骗局,暴露了部分商家的贪婪与无底线,他们利用消费者对健康和特色产品的追求,肆意践踏市场规则,欺骗大众。
在此提醒各位,购买水果时务必擦亮双眼,别被这些花言巧语和虚假宣传所迷惑,最后大呼交了智商税。
«——【·真假“野生”猕猴桃·】——»
这年头,好像“人”培育出来的蔬菜水果就天生矮人一等,什么都是“野生”的最值钱,野生猕猴桃便是其中典型。
不少人听闻其大名,脑海中浮现的是深山老林里,那些汲取天地精华、自由生长的果实,充满了神秘与诱惑。
诚然,野生猕猴桃确实存在,但想要品尝到,谈何容易!它们大多隐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采摘难度极大,能够流入市场、被普通大众购买到的,简直是凤毛麟角。
可当你在景区门口,看到那些小摊贩热情叫卖的 “野生猕猴桃” 时,可千万要保持清醒。这些所谓的 “野生货”,大概率只是种植基地里的 “失意者”。
它们或是因为光照不足、养分缺失,又或是遭受病虫害侵袭,最终没能茁壮成长,成了长不大的小猕猴桃。
更扎心的是,它们甚至是被筛选下来、不符合商品标准的 “残次品”。
不良商家却利用消费者对 “野生” 的盲目追捧,将这些可怜的小果子包装成深山珍馐,堂而皇之地摆在摊位上售卖。
消费者满心欢喜以为买到了大自然的馈赠,殊不知,自己不过是被商家狠狠割了一把 “韭菜”。
与其冒险花高价购买不知真假的所谓野生猕猴桃,不如选择正常大小、品质优良的普通猕猴桃。
它们富含维生素 C 和膳食纤维,实实在在地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让你吃得安心、放心,免受无良商家的欺骗。
«——【·辣椒芒的假象·】——»
在大小上面搞障眼法的还有辣椒芒,商家将其吹嘘得神乎其神,一句“果核极细,好似牙签”,瞬间击中不少人内心,想着终于能告别啃食大芒果核时的狼狈,毫不犹豫就心动了。
仿佛辣椒芒是芒果界的 “天选之子”,为消费者量身定制,可事实真如此吗?
实际上,辣椒芒不过是芒果树部分果实由于光照不足,长期处于阴暗角落,无法尽情沐浴阳光;或是生长环境恶劣,土壤贫瘠、水分失衡,导致它发育不良。
这般先天不足,让它在一众饱满圆润的芒果中显得格格不入,成为了不折不扣的 “残次品”。但商家哪管这些,为了利益,使尽浑身解数包装它。
消费者以为能品尝到口感独特、食用便捷的美味芒果,可入口才发现,与真正的优质芒果相比,辣椒芒的口感差了十万八千里。既没有浓郁香甜的滋味,也缺乏汁水饱满的口感。
大家花了钱,本应享受顶级美味,却被商家用这 “小伎俩” 糊弄。
再遇到打着奇特名号的水果,得多留个心眼,别被华而不实的宣传骗了,毕竟好水果的品质,可不能只看名字和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