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港的浪花依然拍打着码头,可但凡嗅觉敏锐的人都能闻到,这片港湾里正酝酿着一场惊心动魄的世纪对决。97岁的李嘉诚坐在深水湾79号的落地窗前,手中那杯温热的普洱茶早已凉透——这位纵横商海七十载的"超人"或许终于意识到,自己正被卷入中美两大国战略博弈的台风眼。
港澳办的三记重锤,彻底撕碎了某些人"左右逢源"的幻想。从3月29日起连续三天,《大公报》的社评被官方账号反复推送,字字如刀:"揣着明白装糊涂者终会为糊涂买单"、"悬崖勒马为时不晚"、"后果自负勿谓言之不预"。这三部曲的递进,哪里还是寻常的行政提醒?分明是战略威慑的冲锋号!特别是对《反外国制裁法》与《不可靠实体清单》的联动警告,等于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了长和系头顶。大家看看李家在内地的产业版图:从华北的天然气管道到华南的连锁超市,从东部沿海的集装箱码头到西部山区的基建工程,哪一个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美国国务院的表演堪称当代政治滑稽戏。那个浓妆淡抹的发言人假惺惺说什么"国际航运自由",却绝口不提自家军舰在南海的横行霸道。特朗普时代高喊"夺回运河控制权",拜登政府暗中推动"港口特许权收购",白宫政客们真当世人都是睁眼瞎?更讽刺的是,就在去年,美国商务部还把37家中企列入实体清单,如今倒要中国保障"商业自由"?这种双标戏码连伦敦金融城的操盘手都看不下去了,有投行分析师私下吐槽:"华盛顿的虚伪面具终于被自己扯下来了。"
李泽楷的"切割声明"暴露了这个商业帝国的致命软肋。电讯盈科急着撇清与长和系的关系,可谁不知道当年这位"小超人"开拓东南亚市场时,靠着父亲的金字招牌畅通无阻?如今家族旗舰遭遇风暴,次子却忙着在甲板上修补自己的救生艇,这般景象实在令人唏嘘。说到底,某些香港豪门至今仍抱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投机心态,却不知在百年变局之下,世上早已没有绝对安全的避风港。
沉默的李嘉诚此刻恐怕正经历着人生最煎熬的抉择。若执意签约,不仅要面对内地市场的全面反制,更可能触发《反外国制裁法》的雷霆手段——这个2018年就让某北欧电信巨头栽过跟头的法宝,对付起"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企业向来毫不手软。若是临阵退缩,不仅要向美方支付天价违约金,更会彻底得罪华盛顿的政治精英。大家别忘了,长和系在英国的水务、电网等核心资产,可都捏在英美监管机构的手心里。
这场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博弈,本质上是新旧秩序更替的缩影。美国妄图通过控制全球16个航运咽喉继续维持霸权,中国则要守护"一带一路"的海上生命线。当白宫把商业交易变成地缘政治工具时,任何心存侥幸的骑墙派都注定要付出代价。有观察人士说得透彻:"资本或许没有国界,但商人必须有祖国。当国家核心利益遭遇挑战时,没有中间路线可选。"
如今回看李嘉诚2013年开始的"西进战略",把内地优质资产套现转投英国基建,表面看是精明的商业操作,实则是战略误判。他低估了中国维护主权安全的决心,高估了西方世界的契约精神。眼下英国政府正在酝酿对外资并购的全面审查,加拿大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中企收购锂矿,这些耳光难道还不够响亮?
距离最后签字期限只剩24小时,这场世纪博弈已进入读秒阶段。无论结果如何,有三点启示值得每个企业家深思:其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任何试图"脚踩两只船"的投机行为都是玩火自焚;其二,国家安全的红线不容触碰,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其三,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李嘉诚家族的命运转折,注定要成为全球化退潮时代最震撼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