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晚间,毛不易“冒险精神”演唱会在舞台上非常应景地摆放了8瓶啤酒。歌迷用不同颜色的应援棒选出对应的啤酒,而瓶盖里藏着一首歌名。毛不易选了一瓶蓝色啤酒,开盖后,他忍不住笑了:“再来一瓶”。
毛不易演唱会主办方供图
独特的人文体验、充满趣味的歌迷互动以及一次次满座的成就感,让歌手相继选择在青岛举办个唱:自称“青岛人”的王心凌在青岛大吃海鲜;张学友在演唱会现场为青岛籍乐手庆生;李健在青岛开启首个“四面台”演唱会……
2024年,是中国演唱会市场爆发式增长的“元年”,演唱会经济在各大城市的热度骤升。进入2025年,众多城市持续发力演唱会市场,“演唱会即文旅增长极”,这一理念已经深植各个城市。演唱会,既是演出经济的重要板块,也是城市营商环境的真实反映,同时也代表着城市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文化接入力度。
在2024年对演唱会市场进行了初步培育之后,青岛今年还将引入多场重磅演唱会。在与同类城市激烈的竞争中,青岛还要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来青岛看演唱会?
01
来看更具冲击力的现场
如约而至——毛不易“冒险精神”演唱会的火爆不出所料,它也是青岛近期体育馆演唱会售罄速度最快、入场歌迷数最多的一场。
青岛拥有多个设施优良的体育场馆,在刚刚过去的冬歇期,经过设施升级、座位增容,演唱会的市场容量得以继续提升,这也巩固了青岛在万人级别体育场馆领域的硬件优势。“从演出经济角度来看,青岛的演出场馆不断扩容,这是吸引演出商落地的重要因素。”一位演出商如是说。
而2025年青岛演唱会市场可以预期的另一场“火爆”将是5月的华晨宇“火星演唱会”。5月17日、18日,青岛市民健身中心体育场将验证这场演唱会的盛况,这也是迄今青岛演出史上首个“体育场+双场+四面台”演唱会。
“将有近10万名歌迷涌入青岛,感受‘四面台’带来的视听、唱跳升级体验。”演出商介绍,“四面台”让歌手、乐队和伴舞的表现空间更大,与观众的距离更近,来自四个方向的冲击感、交流感将全方位“击中”歌迷。
对于演出商而言,“四面台”释放出一整面的看台位置意味着票房容量的扩大,显然,这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当前,演唱会成本“水涨船高”,座位数量的提高、山顶座观看体验的提升将有助于拉高单场的票房收益。
为什么要来青岛看演唱会?不断提升的硬件质量,更具冲击力的现场体验,这就是青岛给出的答案之一。
02
感受青岛全域“宠粉”
近两年,演唱会是消费热点之一。无论身处项目繁多的北上广深,还是太原、成都、郑州、青岛等地,总能听到身边的人们谈论关于演唱会的话题。
当然,在市场热度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演出商同样面临着大范围铺开场次、打开“增长空间”的压力。
在青岛,近年不断培养演出经济品牌,迅速成长的经营团队也成功引入多场歌迷期盼的热门演唱会。即将于暑期举行的孙燕姿“就在日落以后”演唱会在全国仅设六站,而青岛拿下了其中的一站,这让歌迷看到本土经营团队的运营实力,对未来的顶流演唱会乃至海外歌手演唱会也充满期待。
而在市场火热的背后是演唱会带动下的全域旅游热潮兴起。有专家表示,“于异地粉丝而言,借着演唱会的间隙,将城市的网红景点、特色美食打卡一遍,来一趟‘跨城之行’是不是才算充实?”
艾媒咨询报告内容显示,演唱会经济不仅带来可观的门票收入,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海量客流”,促进文化产业的提升、文化业态的多元化,带动服务行业的发展。“不仅是演出主办方需要不断开拓运营思路,继续打开演出市场的‘增长空间’,更为重要的是,演唱会举办城市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形成文化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当前,‘演艺+旅游’或者说‘文化+旅游’甚至‘演艺+N种业态’的资源组合形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纳。”
毛不易演唱会主办方供图
近期,在演出商的视域里,北京市朝阳区文旅高质量发展大会的关注热度骤升:3月21日举行的这次大会出台了8项重磅支持政策,吸引演唱会、商业比赛、文博美术大展落地。
“演唱会的消费模式,对于交通、酒店、餐饮、景区等,是一个产业链条式的带动。重磅支持政策体现出朝阳区对‘演唱会+文旅+多业态’内在连接的重视。”业内专家指出。
对照城市样本,体现文旅优势。在毛不易演唱会期间,青岛推出多项利好政策,包括热门景区半价优惠、酒店入住优惠、观看实景演出优惠等。
“以城市的角度来承接一场演唱会,持续提升占据65%份额的外地歌迷体验感,需要通盘和全视角的持续推进。”这位专家指出,不少城市推出演唱会“宠粉”举措,“作为消费新引擎,演唱会要像吸铁石一样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需要城市持续增强综合实力。”
无论是行业机构还是城市自身,在平衡城市承载力与消费动能的同时,要尽可能挖掘演唱会的潜力,打造文旅“增长极”,为举办地的旅游产业及经济发展带来更多赋能。
03
“好感度”是竞争筹码
2月14日,刀郎演唱会在济南举行。来自资深演出商的反馈显示,济南的演唱会市场氛围有了明显提升。去年,济南出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对大型营业性演出实行“容缺预审”,加快大型营业性演出项目落地实施;推行大型营业性演出审批告知承诺机制,受理审批时限由法定25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等。
3月17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优化演出赛事审批流程,推动巡演项目“一次审批、全国巡演”。
“一场演唱会的实施过程繁冗复杂,长途运输、舞台装与拆等环节一环扣一环。有的演唱会需要搭建团队耗费近十天的时间装台。”一位演出商介绍,“一次审批、全国巡演”实施,势必将打破逐地审批的繁琐程序,缩短巡演周期,增加场次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演唱会票价。这一事件更深远的意义是推动演唱会市场的持续火热,城市“好感度”将是“抢”观众的重要筹码。
2025年的演唱会热度同样“折射”在青岛市场。根据有关审批资料,从5月起,预计将以每月两场的速度落地,其中不乏顶级歌手的多场演唱会集中上演。“这让歌迷全年充满期待。”一位资深歌迷如此表示。
不过,青岛演唱会市场的一种发展走势也值得关注。在即将落地青岛的演唱会项目里,体育馆项目有所减少,而体育场项目大幅度增加。目前,青岛演唱会的演出商主要集中在几家行业巨头,而中小型演出商参与的演唱会项目并不多。这也是体育馆演唱会减少的原因之一。
“为演唱会主办方减负与赋能,让中小型演出商也能赚到合理收益,这样才能让青岛成为歌迷、演出商都持续‘复购’的城市。”一位业内人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毕竟对于市场来说,容纳了说唱、民谣等多样化的演唱会,才能吸引不同圈层的歌迷持续造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