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大参考报道,近期,尼日尔驱逐中石油中国籍高管,并吊销了中资酒店营业执照的事件引发舆论关注。2023年7月,尼日尔发生军事政变,军政府上台之后,推行“资源主权觉醒”政策,试图加强控制本国资源。然而,驱逐法国势力,不可避免地招致了国际制裁,在这些短期资金花完之后,新政府又重新陷入了财政危机,不得不去寻求其他资金来源。
尼泊尔工人(资料图)
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三名中国高管分属于中石油、西非原油管道公司和SORAZ炼油公司。他们被勒令,在48小时内离开尼日尔。中国在2023年与尼日尔签订了一份价值4亿美元的石油贸易协议,对于目前的尼日尔来说,中尼之间的能源合作显然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中石油的介入为尼日尔资源拓宽了销路、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让他们在与中国的交往中获益匪浅。另一方面,中国也通过与尼日尔的原有贸易,进一步保障了能源安全体系的稳固。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笔双赢的交易。
据路透社报道,尼日尔石油部长奥马鲁公开表示,驱逐石油企业的三名中国高管,主要是因为“中外员工薪资差距过大”,他说中方管理人员月薪达1.16万美元,而尼籍员工仅1200美元,双方收入差距过大。且外籍员工占据管理职位,尼日尔员工则多数是任职于较不起眼的操作员或工人岗位。当然,他也不忘强调尼日尔仍对商讨持开放态度。所谓的对商讨持开放态度,不过是“加钱”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此次事件中,尼日尔政府或许将“强硬对华”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段,同时试图利用这一策略重塑其国际谈判筹码。除此之外,外部势力的潜在干预也不容忽视。欧美国家近年来对中国在非洲的扩张保持高度警惕,一些非洲国家在欧美的施压之下,与中国合作关系开始出现裂痕。尼日尔此次行动背后是否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尼泊尔工人(资料图)
尼日尔军政府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对中国投资者赤裸裸的掠夺,更是对本国经济未来的一种毁灭性打击。尼日尔独立以来一直高度依赖外援。中石油的到来,拯救了这个最不发达国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但即使在石油产业链开始运作之后,尼日尔的人均GDP也不过只有630美元。如果没有石油,尼日尔的人均GDP将不到400美元,连饭都吃不上。然而,2023年政变上台的军政府并未珍惜这一难得的合作机遇,反而选择以欺骗和暴力手段掠夺合作伙伴的资产。
尼日尔之前的铀矿是法国人垄断的。法国当年曾经长期殖民非洲,因此他们现在在非洲还有强大的实力。法国又是欧盟的两强之一,从某种程度上,他们也代表了欧洲在非洲的利益。美国现在也在通过全球基建计划对非洲进行渗透,企图控制非洲的经济。俄罗斯的瓦格纳集团也在非洲发展已久,目前他们在尼日尔的邻国活动已久。尼日尔军政府想利用美、欧、俄、中的博弈,争取更大的利益。他们认为中国在当地投入巨大,不可能一走了之,最终一定会选择妥协。
尼泊尔(资料图)
这其实也是一个教训,那就是必须得持剑经商,而且要把这把剑亮出来,让别人知道,这把剑是能够随时拔出来披荆斩棘的,有再大的力量都好,都必须把它用出来,把它亮出来,否则别人就觉得你没这个力量,没这个能力,就敢胆大妄为。如果说只有胡萝卜没有大棒的话,单纯依靠经济合作,是没法保护我们的海外利益的。未来,中国需要在平等的原则之下,运用综合的手段,包括加强外交的协调,参与维和行动,与所在国合作,部署我们的安全力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