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竹骨、绘图案……走进山东潍坊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胜利何家屯村“欣鸢共富工坊”,工人们正忙着制作风筝。

“村民在这里上班,每年少说能收入3万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在工坊里,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孙学文介绍,工坊已开发各类产品60余种,去年销量突破30万只。

为破解村庄资源分散、集体经营性增收难的问题,安丘市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资源优势,通过“党组织+企业+共富工坊+群众”联动的方式,将村集体闲置厂房、院落等场所升级改造,成立了百余家“共富工坊”。

如何持续扩大共富“朋友圈”?走进安丘市凌河街道石家庄村红芽姜种植基地,一座座现代化大棚整齐排列。“我们整合石家庄村等7个有共同产业基础的村,成立联合党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集产业、文化、旅游于一体,带动村均集体收入超50万元。”联合党委书记吴忠仁说。

安丘市按照“组织联建融合、资源共享利用、片区集中发展”思路,实施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强村共富”工程,以生态农业为突破口,组建181个联合党组织,联结68个跨村产业项目及各类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进一步探索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共打造15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带动村集体增收630余万元。

“组织共建、发展共谋,有利于推动乡村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我们将继续坚持‘一盘棋’理念,围绕规划同步、落实同促、成果同享,强化区域资源互通互补,不断扩大共富工坊的创富带富效应。”安丘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1日 19 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