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路,是青岛13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这条以日式建筑居多的老街,也成为旧城风貌保护区日式建筑一条街 。如今的黄台路早已洗净沧桑,变得静谧而和蔼。而其中一座掩映在现代高楼大厦之下的精美建筑,却显得与众不同,这里就是黄台路10号。


从1917年日本高等女校校舍在此动工起建,到解放后青岛工学院在这里的短暂辉煌,再到青岛医学院独立建院,这里既是一所多次变更的教育传承所在地,也是老街中一座经典的地标建筑。

而这座漂亮小楼,只是当年沧桑历史的一段残缺或是延续,那些已鲜为人知的过往,如今仅余1948年修复后、如今又重现原貌的这座建筑,还有黄台路上的一段外墙,成为百年烟云下的岁月留痕。

1914年11月,日德青岛之战后,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同年12月28日将青岛正式对日本公民开放,由此拉开了青岛日侨的移民潮。为此,日本人在青岛开辟了新市区,以供本国侨民经商、居住。人口激增也带来了教育上的巨大需求,因此为在青的日侨子弟按日本学制和办学模式开办具有规模的初、中级学校,成为日占当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急于兴办学校的目的,也是为实施军国主义教育,培养侵略中国的后备军和殖民统治机构需要的各种人才。


青岛高等女学校临时校址内的日本女生

1916年4月10日,青岛军政署宣布成立青岛高等女学校,这所学校的临时校址位于山东铁道管理部办公楼的西侧,原为德军野战炮兵营的营房。4月15日,学校正式开学。1917年1月10日,日本文部省认定这所学校为在外指定学校。同年9月22日,位于三笠町(今黄台路)的新校舍动工。


建设中的日本女校校舍

新校选址也体现了日本侵略者的长久规划意图,随着日本驻青守备军司令部将“小鲍岛”地区规划为住宅区,日本移民竞相迁居,这一带区域聚集了大量的日本侨民,“小鲍岛”区域成为了青岛仅次于聊城路区域的日本人居住区。日本人对青岛新市街的建设曾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划,并分三期予以实施。其中开发若鹤山(今贮水山)西侧中部地块作为神社用地、小鲍岛道路西侧(今黄台路一带)为高等女子学校用地等,女校与青岛神社一同被作为第一期工程,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建成不久的女校教学楼


建成不久的女校教学楼

1918年5月31日,教学楼新校舍竣工,由日本建筑师仿德式风格设计的这座建筑,正立面呈横三纵五的对称布局,中央与两端的檐口处起三角形山墙,中部耸起尖顶塔楼,成为三笠町(今黄台路)上最高、也是最为壮观的建筑。

1918年11月19日,学校正式迁入新址。



青岛高等女校,左侧为教学楼,右侧为宿舍楼。

1921年6月18日,校舍主楼东侧的宿舍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几乎与日本中学校同时交付。青岛高等女校整组建筑,堪比并相似于同期建设的青岛日本中学校(现鱼山路海大六二楼与胜利楼),立面门窗为花岗岩石镶砌,建筑的结构形式为砖木、钢筋混凝土混合体系。大楼内部配备暖气,它也与日本中学校成为在青岛各中学中条件最好、建筑质量最高,最为舒适、华丽的校舍。


日本高等女校毕业留影

学校专门招收日本子女,学制最初为3年,后来改为5年。初建时,课程包括修身(伦理)、国语(日语)、汉文、习字、数学、物理、化学、矿物、第一外国语(英语)、第二外国语(法语)、图画、唱歌、体操和家事等。后来,实习与缝纫讲座等课程也被加入。


青岛高等女学校旧影

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日本领事馆、居留民团极力维持其在青之学校,这一时期日本人在胶澳商埠保留居住权,除保留已办的学校外,还继续开办学校,供未回国的日本侨民子女上学。1923年8月10日,女校改由青岛日本居留民团承办,并于10月3日更名为青岛日本高等女学校。1921年,学校有350余名学生和25名教职员。到了1928年,学生人数增加到368人。


黄台路校舍接收前被毁坏情况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前,该校师生已被全部遣散,日军对主要校所施以破坏,前后两楼及体育馆等均被大火焚毁严重。据传,两楼之内储藏着日军侵略东亚的各种文件档案,恐被盟军获取成为侵略罪证,故暗中纵火彻底掩盖。

1946年10月,兼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来青视察,以为蒋介石六十寿辰祝贺事宜为由,拟定创办青岛私立中正中学,并电请市政府同意,拨黄台路原日本女子高等学校校址,及其附属财产为中正中学永久校舍校产。


新建成的私立中正中学教学楼校舍

因原女校校址被日本人破坏,1947年12月,募集资金后开始建设修复黄台路校舍。1948年3月底,黄台路校舍建成。4月上旬,暂居郭口路临时校舍的师生迁入新校开始授课。新建校舍交通便利,建筑气派庄重,教学设施设备一流,教职员宿舍与学生宿舍环境温馨,校内新建公园、大礼堂、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标本室、理化实验室等一应俱全。

原日本高等女校,除教学楼全部重建外,宿舍楼修复完成基本保持原样,为迎合中正中学的开设,此时期,“大庙山”也被改为了中正公园。


“若鹤会”青岛日本高等女学校同窗会母校创立75周年纪念校友会志


青岛高等女学校最后同窗会

1991年,高等女校75周年纪念的时候还发行了校刊纪念。日本高等女校在青岛的时候还曾创办了校友会,名曰“若鹤会”。201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最后一次聚会,健在的学生进行了集庆。


青岛工学院旧址


青岛医学院旧址

1949年青岛解放前,中正中学已解散,学校不存,解放后由我军管会接管。1950年,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迁往青岛,曾暂借中正中学旧校址使用。1952年,这里成为新组建的青岛工学院的校址。随着青岛工学院的撤销,1956年,青岛医学院又在此独立建院。


日本高等女校旧影

从历史图片中看到,1948年重建的教学楼并未能恢复损毁之前的原貌,该建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拆除,其后用于了商业开发。宿舍楼在青岛医学院搬离后,也被长期用作了商业用途。如今的黄台路10号,已变身为一家医疗机构。但你可知道,这座外观漂亮的建筑,曾经留下了诸多值得一书的历史。

2005年,日本高等女校旧址被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从认定许可成立女高至今109年,从竣工投入使用至今106年,历经百年风雨,这所学校的旧址仍然保留着历史碾压过的痕迹,同时它也是青岛近现代历史建筑的重要遗产和“见证人”之一。从1914年之前日本对青岛的“虎视眈眈”,到百年之后我们所了解的往事,还是那句话:懂史而知耻,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本文作者:文史研究者郑淼先生,感谢热心网友涧中细流和孙海航老师的大力支持;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