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在记者会上那句"不希望与中国冲突,但已做好万全准备"引发热议,看似强硬的表态背后,藏着美国进退两难的窘境。
自从特朗普政府重启对华关税战,把中国商品关税从10%拉到22%后,中国出口非但没萎缩,反而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等赛道拿下全球58%的市场份额,这记重拳让华盛顿意识到经济牌不好打了。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最近公布的模拟推演暴露了致命弱点:在距中国海岸1000公里内,美航母战斗群生存率不足15%。
这解释了为何美国急着部署F-47六代机,却把单价压到3.8亿美元,只敢先造5架原型机。
更耐人寻味的是,五角大楼刚否认存在对华作战计划,转头就拉着马斯克搞军事AI推演,结果被中国无人机蜂群战术打得找不着北。
特朗普嘴上喊着"亚太再平衡",身体却很诚实。
美国造船业现在连维修自家军舰都要排期3年,而中国船坞里同时在建的盾舰就有32艘。
难怪美军高官私下承认,现在穿越台海的驱逐舰都不敢单舰行动,必须凑齐三艘才敢过航。
中国军工的爆发式增长,让五角大楼2025年军费不得不砍掉海军项目,集中资源保空军。
不过美国也没闲着,最近在菲律宾新增4个军事基地,部署中程导弹对准南海。
但中国反手就在永暑礁部署量子雷达,把美军隐形战机变成"裸奔"。
这种你来我往的博弈中,特朗普突然放软身段,说到底还是国内压力太大——美联储最新数据显示,对华加征关税导致美国中产家庭年均多支出1274美元,这在大选年简直是政治毒药。
中美博弈就像高手过招,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招招致命。
中国早把底线划得清清楚楚:谈,我们备着茅台;打,我们开着东风。
倒是美国得想清楚,当"万全准备"碰上"区域拒止",究竟是谁的导弹先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