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称,2025年3月,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某学生,在某社交软件浏览某些带颜色的信息,为了约某x上门,按要求交“上门费,保证金”等费用被骗了2144元。



网络诈骗依然在我们身边,不仅是学生,老师也有被诈骗的情况发生,诈骗金额高达十万元。一定提高警惕,每个年龄段都有可能被诈骗分子盯上。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根据该网友提供的信息,这是沈阳当地发布的校园反诈日报消息。



沈北新区校园反诈日报第82期2025年3月21日

2025年3月21日7时至205年3月24日7时,三天全区校园电诈被骗4起。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发案1起,当事人接到“抖音”客服短信,回拨上面电话,对方称其开通大额扣费业务,取消需下限远程协助APP,后钱被转走10万元。(职业:教师)
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发案1起,当事人接到“网课”客服电话,对方以国家最新政策给所有学员退费,但领取要下载理财AP.,以投资这利的方式退赛。被骗1100元。(职业:学生)
3.沈阳师范大学发案1起,当事人接到“同学”信息,对方称在网上买东西,资金周转出了问题,让其帮忙代付一息对击对方发来链接付款,事后发现同学账号被盗。被骗12429元。(职业:学生)
4、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发案1起,当事人在Q0上看到涉黄信息,为了约美女见面,按要求交“上门费、保证金”有费用,被骗2144元。(职业:学生)

另外汇总表显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程学院、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中国医科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传媒学院等多所高校都存在被电诈的案例发生。

  • 针对此事,网友们迅速围观,纷纷议论。

我们来看看网友们的“各抒己见”:

一个学生,卡里有1万多,有钱啊,不像我,银行已经把我未来30年的收入锁定了,难怪诈骗的不给我打电话。

大学生也被骗,太单纯了吧?

那些发小粘贴的人,半夜出动,把路边车帖了一个遍,比环卫工人工作都密集。

色即是空,诠释到位了。

网络诈骗不分年龄,都有可能中招,一定要小心。

  • 不得不说,电诈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核心就是骗子抓住了人的准确信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

实名制之前,所有人在网上都是匿名的状态。这种情况下,诈骗的成本和成功率都较高,而且现在流行的很多诈骗套路根本无法进行。

比如冒充公检法诈骗、机票退改签诈骗、冒充客服诈骗、退费诈骗,都必须先掌握诈骗目标的身份信息。实名制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了我们的身份信息、机票信息、网购信息等等,实现了知己知彼。而我们,对诈骗分子的信息一无所知。在这种信息非对称的博弈下,显然我们处于劣势。

很多骗局,骗子都是一上来就报出受害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以及网购的物品信息、快递单号,一开始就把你镇住,让你乖乖听话。

显然,从这个角度来看,实名制实际上方便了骗子,提高了他们的成功率和获利空间。当然,实名制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使得调查案件更方便,网络追溯更加顺畅。

实名制只是个工具,对于使用它的人来说,不管是警方还是骗子,它都是很好的工具。只不过,对于不使用的普通大众来说,它的好处不那么明显。

实名制本身不存在问题,有问题的是实名制之后的信息保护,或者说信息泄露。实名制实行以后,各大平台不论是否需要,都拿着鸡毛当令箭,借机大肆采集用户信息,一个比一个详尽。

而作为普通人,要提防诈骗,就是多警惕欲望陷阱,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馅饼不会砸到自己头上。而且,要多看小区群里经常发布的电诈案例,多学习,多了解这些案例分享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大概率降低被诈骗的可能性。

对此,你怎么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