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美欣 通讯员 马德志

“同学们,在数字时代,电信诈骗与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如影随形。你们遇到过电信网络诈骗吗?常见电信诈骗的类型有……”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识骗防骗意识,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近日,吉林省四平市公安局铁西公安分局英雄派出所民警走进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开展“涉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现状及防范对策”主题讲座。此次活动通过“以案释法+互动问答”的形式,为师生送上一堂干货满满、精彩纷呈的“安全指南”。

活动中,英雄派出所民警刘海波从电诈的9种类型,诈骗团伙利用何种心理进行欺骗,以及源头防范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讲解。结合校园典型诈骗案例,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和生动的视频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作案手法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技巧,从而向大学生们揭开了电信网络诈骗的神秘面纱。

从常见的网络兼职刷单骗局,到冒充公检法诈骗,再到网络游戏装备交易诈骗等,每一种骗局都详细解读,民警特别强调,网络兼职刷单先给甜头、后设陷阱,骗走学生们的本金;冒充公检法诈骗则利用学生对权威的敬畏,以涉案为由威逼转账;网络游戏装备交易诈骗往往以低价诱惑,诱导学生点击恶意链接,盗取账号密码。提醒师生不得出租、出售、出借银行卡和电话卡,尽管能够获取零用钱,却走上了违法甚至犯罪的道路。提醒学生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仔细辨别,切勿轻易相信陌生人,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信息,不要将收到的验证码、银行卡密码告诉他人,不要随意下载陌生人推荐的软件APP,不要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等个人重要信息。

“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大家的贪念和恐惧心理,看似天上掉馅饼,实则是陷阱。”民警现场演示了如何识别虚假链接、陌生二维码等常见诈骗工具,并呼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的“三不原则”。

随后,民警围绕“如何辨别诈骗电话?”“遭遇诈骗后如何止损”等问题开展互动问答,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民警耐心解答,引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共鸣。此举加深了师生对反诈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增强了他们对诈骗的应对能力和信心。

此次“涉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现状及防范对策”活动,引起了全体师生的热烈反响,增强了广大师生自身的反诈意识和防范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无诈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向家人、朋友以及同学宣传反诈知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