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我们美国人错了……“
不得不提,自从特朗普公布了美国最新的六代机F47概念图以来,曾经将中国歼20黑得体无完肤的美国网民,就彻底破防了,于是挨着来给歼20“道歉”。
(歼20战斗机)
他们之前,将歼20贬低得一无是处,甚至宣称歼20引以为傲的鸭翼布局是只有“脑子进水”的工程师才能想出来的“杰作”。
但风水轮流转,十几年过去了,美国引以为傲的六代机F47上,就出现了当初被他们嗤之以鼻的鸭翼布局。
(F47)
讨厌鸭翼的美国人
美国人不喜欢歼20的鸭翼布局,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国制造武器的不屑态度,更多还在于,他们潜意识里就将鸭翼视为一种“华而不实”的糟糕设计。
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军迷普遍受到F-16战斗机总设计师哈里·J·希拉克的影响,而哈里·J·希拉克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说:
“最好的鸭翼应该出现在敌机上。”
(美国人是真的讨厌鸭翼)
虽然从航空历史上来看,希拉克的这句话颇有大逆不道甚至忤逆祖宗的意味。毕竟,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成功的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就是鸭式布局飞机。
而鸭翼(源自于法语“Canard”,意为鸭子)这个词,正式成为航空术语也是早在1906年就发生了的事情。
当时,巴西的航空先驱桑托斯·杜蒙(Alberto Santos-Dumont)在法国巴黎附近制造并成功首飞了美国以外的第一款飞机——14-bis。
而当时14-bis采用的飞机设计,同样是鸭翼布局,甚至可以说,正是这款飞机的试飞,才有了鸭翼这个词。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国国内还是美国国外,鸭翼布局对于航空业来说,都是祖宗一般的存在。
(莱特兄弟)
但奈何不住,这个祖宗实在是不够给力。它位于飞机前部,与主翼之间的气动耦合机制复杂,增加了飞行中的不稳定性和控制难度,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飞行事故。
同时,鸭翼布局在持续机动性能方面也存在短板,意味着飞机在飞行中可能缺乏足够的机动性和灵活度来应对突发情况。
(鸭翼布局的战机)
再加上鸭翼布局的大三角主翼展弦比较小,可能导致飞机在长距离巡航时燃油消耗增加,限制了飞机的载重能力。
此外,鸭翼飞机的操纵也更为复杂,鸭翼产生的涡流在高速飞行时可能对飞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通过先进的飞控系统和电传操纵系统进行精确控制。
一旦飞控系统出现故障,飞机的飞行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所以从以上角度来看,美国人不喜欢鸭翼也是情理之中。
(鸭翼布局)
鸭翼的崛起
但有一句话,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到了90年代,伴随着欧洲‘阵风’、‘‘台风’等战斗机的出现,鸭翼突然成为了航空兵序列中的热门选择。
这是由于航空技术的发展,鸭翼的缺陷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优点反而愈发突出。
(台风战斗机)
首先,鸭翼可以产生额外的升力,并通过其产生的涡流影响主翼的气流,进一步提高主翼的升力,从而显著改善飞机的起降性能。
同时,鸭翼布局的大三角主翼翼根长,与机身结合面积大,为提升整机的结构强度和设置较大的机翼油箱提供了更好的工程条件。
不仅增强了飞机的结构强度,还增加了燃油携带量,进而提高了航程和飞行半径。
(台风战斗机)
最重要的是,鸭翼相较于水平尾翼,在超音速状态下距离气动焦点更远,操控力矩也就由此更长、配平效率更高、配平阻力更小。
而且,由于鸭式气动布局的主翼藏在鸭翼后方,在翼展相同的情况下,鸭式气动布局的飞机主翼安装位置更靠后,比常规气动布局的飞机主翼受到的激波阻力更小,超音速飞行优势更明显。
所以,鸭翼一时之间从人人嫌弃的境地,一跃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
(阵风战斗机)
隐形软肋
但“阵风”和“台风”首飞时,距离F-15、F-16服役已过去十余年。而他们正式服役时,已近千禧年,此时F-22早已在90年代首飞,且距其2005年正式服役也已不远。
所以,美国人那时并没有因为“阵风”和“台风”的成功就改变对鸭翼布局的看法。甚至当中国歼-20出现后,他们仍然对鸭翼布局持怀疑态度。
(歼20)
但歼-20毕竟是一款五代机,它的出现很快就让美国人明白了谁才是“井底之蛙”。
尤其是那美国人群嘲许久的鸭翼设计,更是瞬间给了美国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因为歼-20的鸭翼设计完美融合了升力增强、机动性提升与隐身性能的平衡。除了前文提到的优点外,还通过材料和设计有效降低了雷达波反射,实现了战场隐身。
(歼20战机)
而隐身效能正是美国人对鸭翼的最大质疑所在。要知道,“阵风”和“台风”的成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美国人对鸭翼的成见。
但当战斗机进入五代机的隐身时代后,鸭翼又出现了增加前向雷达截面积(RCS)的弱点,对战机的隐身性能有一定负面影响,这也使得美国人对鸭翼的负面刻板印象进一步加深。
而直到歼20的成功问世,美国航空军事专家们这才真正认识到了鸭翼的可贵之处
所以这才有F47战斗机的出现,无数美国军迷气得破防的行为。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地嫌弃鸭翼布局,没想到,鸭翼居然以如此优雅的姿态,实现了对美国航空设计理念的反击。
(歼20战机)
时代变了
但正如前文所说,风水轮流转,美国人刚刚接受了自己最新六代机采用了鸭翼的现实,马上又有一则“噩耗”传来:
那就是,鸭翼可能并不适合六代机。
答案其实很简单,六代机对隐身的要求,比五代机更加强烈,尽管通过优化设计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但鸭翼布局的隐身性能通常不如常规布局的战斗机。鸭翼设计成为了一种不合时宜的选择。
(中国的疑似六代机也没有鸭翼)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中国试飞的两款疑似六代机均已取消了鸭翼布局,隐身性能相较于歼-20有了显著提升。
而相比较而言,美国人转头刚刚接受了鸭翼,甚至不惜抄袭歼20的“答案,却没有想到时代已经变了。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鸭翼战斗机一定不适合上航母吗?》 2、光明网《美国47任总统特朗普命名新战机F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