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名下的网店卖假货,必须赔钱!”法院传票送到手上时,我攥着老花镜的手直哆嗦。活了大半辈子没进过法院的门,谁能想到领几个免费鸡蛋,竟让我成了被告?
去年开春,邻居李婶神秘兮兮拉我去菜市场:“老姐姐,扫码就能领鸡蛋!”摊主是个戴金链子的胖小伙,见我犹豫,立马塞来两枚红壳蛋:“大娘放心,我们这是厂家做活动。”
我瞧着前面王大爷乐呵呵举着身份证拍照,心想拍个照能咋的?可当对方要我“眨眨眼、摇摇头”时,我后脖颈突然发凉。胖小伙看出我的迟疑,又往我篮子里塞了五个鸡蛋:“现在认证送双份!”
现在想来,那些让我们眨眼摇头的瞬间,就像亲手把家门钥匙交给陌生人。贪小便宜的心窍一开,魔鬼就挤进来了。
直到今年1月,我在菜场扫码付钱时,收银员的话让我浑身发冷:“大娘,您这卡被法院冻了。”跑到银行查证,白纸黑字写着——我成了网店老板,专卖假面膜!
回家翻出记账本,密密麻麻记着领鸡蛋的日期:1月8日领10个,3月15日领8个...原来每次登记信息,都是在给自己挖坑。最可恨的是骗子用我身份证开的网店,掌柜名竟叫“诚信商行666”——这名字听着老实巴交,背地里卖的却是坑人货!后来民警一查,全平台叫这名的网店有三百多家,全是骗老人信息开的空壳店。
我们这辈人总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如今倒好,留的全是骗子造的孽。那些扫码送鸡蛋的摊位,分明是撒在老人路上的玻璃碴,看着亮晶晶,踩上去扎得满脚血。
跟我同样遭遇的还有六个人,全是常去领鸡蛋的老伙计。最惨的是修鞋的老赵头,骗子用他信息注册了五家公司!当我们颤巍巍按着红手印联名报案时,民警直叹气:“上个月刚端了个团伙,专门骗老人信息开空壳公司。”
更让人心寒的是儿女们的反应。我儿子连夜从省城赶回来,看见法院判决书当场红了眼:“妈,您要是缺钱跟我说啊!”这话像把钝刀子扎在我心上——我们这代人穷怕了,看见免费的就挪不动腿,哪想到新时代的陷阱早换了模样。
想起《祖堂集》里那句“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如今该改成“贪他几个蛋,赔光养老钱”。骗子固然可恨,可我们这些老顽固的侥幸心理,何尝不是滋养恶土的肥料?
在律师建议下,我们几个老家伙开始学用“天眼查”。当我在APP里看到自己名下突然冒出的网店,气得把桌子拍得震天响:“我活了大半辈子,头回听说老太太还能当网店老板!”
上个月开庭,法官听完陈情直摇头:“这月第三起老人信息被冒用案了。”虽然官司还在打,但民警教了我们绝招——凡是让举身份证拍照的,立刻拨打110。
现在的骗子比亲儿子都殷勤,天天“大娘长”“大爷短”地哄着。可咱得记住: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世上哪有白吃的饭,白拿的蛋?
前天路过菜市场,又见新来的摊子吆喝“扫码领酱油”。李婶拉着我要走,我掏出老年机按下免提:“110吗?这儿有人骗老人身份证...”
看着仓皇收摊的骗子,我突然想起父亲的话:“人这一辈子,该吃的亏早晚得吃。”但有些亏,我们本可以不吃。如果您家老人还在为领免费鸡蛋早出晚归,请把这篇文转给他看看——有些教训,不必用五千块钱买。
莫道夕阳无限好,提防黄昏有暗刀。当我们痛骂骗子丧良心时,也该捂紧自己的衣兜——毕竟,再密的渔网,也捞不起主动跳进锅的鱼。
您会阻止老人领免费礼品吗?
A. 立即阻止
B. 提醒风险
C. 随老人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