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发布的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结果公示引发关注。在对沈阳市和平区俪水五号巷温泉会所(个体商户)的检查中,卫生监督人员发现两大突出问题:
其一,该会所一楼男浴布草间内,本应规范存放的浴巾及毛巾竟直接散落地面,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风险;
其二,现场抽查发现,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从业人员无法当场出示有效健康体检合格证明。
对此,监管部门已责令其立即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屡次在网络平台标榜"沈阳洗浴天花板"的高端会所,在大众点评网显示人均消费高达509元,自开业以来就以"最贵洗浴"定位吸引眼球。消费者评价页面显示,不少顾客曾为"奢华环境""尊贵服务"买单,但此次曝光的卫生管理漏洞,却与其高端定位形成强烈反差。
作为东北洗浴文化的代表性城市,沈阳的温泉会所、洗浴中心不仅是本地市民的休闲场所,更逐渐成为吸引外地游客的特色名片。然而当人均500元的消费水准遭遇"毛巾落地存放""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缺失"等基础卫生问题时,所谓的"高端体验"难免显得名不副实。
业内人士指出,洗浴行业的高价定位必须匹配更高标准的服务品质。从布草管理到人员资质,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消费者健康安全。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高端场所存在"重营销轻管理"的倾向,提醒监管部门需建立分级监管机制,对高价消费场所实行更严格常态化的卫生监督。
截至发稿,该会所在大众点评仍显示正常营业,但最新评论中已出现"卫生堪忧""性价比低""服务一般"等质疑声音。
当"天花板"级定价遭遇"地板"级管理,如何守住沈阳洗浴这块金字招牌,值得行业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