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时校门口遭遇“拥堵”,是不少中小学校的常态,尤其是对一些中心城区的学校而言,每天下午三四点的校门前,拥堵在所难免。
有没有办法让放学时段校门口的道路变得更通畅?今天下午,同样有此困扰的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组织了一场特别的“蓬莱小镇议事厅”活动,邀请多位区人大代表和小朋友们面对面,共同就这一难题展开讨论,研究化解拥堵的好办法。
蓬莱路二小地处黄浦区老城厢,在短短数百米的蓬莱路周边,有四所中小学。为了让放学路变得更通畅,此前校方动了不少脑筋,不仅精心安排设计了家长进校接娃的动线,并将相关流程制作成了手绘图发放给每个家长。为缓解这一区域性拥堵,在本学期开学前,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也发布了交通组织调整方案,将蓬莱路调整为时段性单行道。尽管拥堵因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但放学时机动车、非机动车和人流混行的局面,仍然会让不宽敞的蓬莱路“压力山大”。
是哪些原因造成了这些拥堵?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道出了自己的观察。“有的家长会随意地把电瓶车停在人行道或机动车道上。”“有些老人忘带接送卡,或不愿意进校排队,就想图省事等在门口。”“残疾车会来附近揽客,经常随意停车和掉头。”“有机构在校门口发小广告,让家长扫码领奖品,也会加剧拥堵。”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在场的“大朋友”和小朋友热烈地讨论起来。“学校门口有交警和辅警,是不是能让他们疏导下交通,顺便管管残疾车揽客和发小广告的机构?”“家长经常忘记带接送卡,能不能把接送卡做成电子版?”
“小朋友们观察非常仔细,主意也都很不错。”黄浦区公安分局交警支队事故审理大队长王健建议,让不遵守规则的家长来当护校志愿者,亲身感受下校方的不易。黄浦区市政工程管理所所长洪洁建议,是否有可能在稍远的岔路设置车辆停放点,通过P+W(停车+步行)的形式,缓解拥堵。多年来始关注校门拥堵现象的黄浦区志愿者志愿者协会会长查忠明直言不讳:“可以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孩子来管管家长,尽可能纠正一些能够避免的小违章。”
短短一个小时,“议事厅”里金点子不断。多次参与“议事厅”活动的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姚晓红表示,通过“蓬莱小镇议事厅”,学生们能和人大代表面对面讨论身边的问题,不仅能帮他们从儿童视角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让民主从小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也能让他们体验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流程,以实际行动帮助学校共解校园“难题”。
原标题:《放学时校门口拥堵怎么破?这群小学生和人大代表共商“金点子”》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