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我是槽三刀,一个喜欢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女副县长斥资249万刷白墙应付检查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通报显示,2019年至2021年王某在担任柘城县任职期间,为了应付上级"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检查,把21个行政村共计40多万平方米的墙体进行喷漆刷白,共花费财政资金249.62万元。
除此之外,她还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接受私营企业主装修服务、不如实填报个人信息、违规从事营利活动、损害群众利益等多项违纪违法行为,甚至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非法占有巨额公共财物。
值得关注的是,其继任者蔡某也在2024年8月被查,2025年1月被"双开",形成了"前腐后继"的恶劣局面。
三刀认为,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权力运行失范、形式主义和公共财政监管漏洞的深层次问题。
当“刷白墙”成为某些官员的“表演”,当纳税人的血汗钱被轻率地涂抹在墙面,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面子工程”究竟糊弄了谁?
更令人深思的是,一般重大财政支出都需要经过集体决策和层层审批,而她竟然能轻易调动近250万元的资金,可见已经不是她一个人的问题。
当“一把手”的意志凌驾于制度之上,当“形象工程”成为迎合上级检查的“通关秘籍”,从侧面也反映出了某体系中“唯上不唯实”的顽疾。
然而,遗憾的是。
某些干部却深谙“检查经济”的生存法则:始终用光鲜的表面数据换取上级认可,用短平快的“亮点工程”掩盖民生短板。
他们一直在忽视百姓对权力滥用的愤慨,对监督机制的期待和对财政资金浪费的痛心。
当“刷白墙”从个别案例演变为普遍现象,甚至催生出“国道两侧必刷白”、“视察路线专供版”等潜规则时,表面文章便从个别官员的投机行为,异化为系统性的治理问题。
249万元看似在财政大盘子中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乡镇而言,这笔资金足以修建数所乡村小学、改善数十公里农田水利设施。
然而,在权力任性的支配下,它却变成了覆盖40万平方米墙面的白色涂料。
可怕的是,类似操作往往披着“策略执行”的外衣,借“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正当名目推进,使得监督部门难以及时察觉,普通群众更无从置喙。
当财政资金成为官员打造政绩的“私人金库”,当民生项目异化为权力寻租的“白手套”,公共利益的堤坝便悄然崩塌。
更值得警惕的是,当这种畸形的成绩观最终形成了“下边造假、上边默许”的恶性循环。
正如网友所言:“调研的领导爱看白墙,下面自然投其所好”,这种上下级间的“默契”,使得形式主义如同野草般难以根除。
因此,我们不仅要建立透明的财政支出公示机制,让每一分公款都暴露在阳光下,还要完善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制度,杜绝“拍脑袋工程”的侥幸心理。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刷白墙”的闹剧换个马甲再度上演。
请【点赞】,点【在看】,把文章【转发】给您身边的人,谢谢!
微信最近更新规则啦,只有星标这个公众号的读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内容更新。记得:点公众号头像图标—点右上角“...”—点“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更新啦~
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谨防失联,可关注下面小号
郑重声明:
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
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
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