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时代的疯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三年前,600公里续航还是“高端玩家”的象征,现在600公里都快成了及格线了。
说白了,不标个700、800公里。都不好意思在车展上露脸了。
可问题是,这种追求“超长续航”的竞赛,究竟是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还是厂家的营销套路?
作为一个电动车老车主,我必须认真告诉你:
续航超过700公里,绝对是个坑——而且坑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觉得纯电车续航越长越好。
说实话,我完全理解你们的想法。
毕竟,现在买电动车的人,谁没吃过续航焦虑的苦头呢?
冬天一到,原本显示续航500公里的车,出门跑300公里就开始心慌。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
开空调怕费电,上高速更是提心吊胆,甚至还有人笑称——电动车的续航就是瞎标,根本跑不远。
所以,800公里、甚至1000公里的超长续航,简直就是“治病良药”,怎么可能不心动?
但问题来了,提高“续航里程”,真能缓解焦虑问题吗?
又或者说,油车没有续航焦虑,靠得真是长续航吗?
你可能没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但细想之下,真挺有意思的:
我们开燃油车的时候,从没担心过续航问题——
甚至买车时,根本没人在乎一箱油能跑500还是800公里。
为什么?难道真的是因为燃油车续航更长吗?
其实根本不是。
随便一辆家用燃油车,加满一箱油,大多也就能跑个600公里左右。
和如今市面上的纯电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可就是在同样的续航水平下,你开燃油车跑高速、出远门,为什么从来不焦虑呢?
原因很简单:到处都是加油站,加满一箱油只需要几分钟。
你开车在路上,油表只剩两格了,顶多心里咯噔一下,然后告诉自己:
“前面再开几公里,随便找个服务区就能加满了。”
加油站密度高,加油速度快,才是燃油车“不焦虑”的本质原因,而不是你以为的续航长。
回头再想纯电车的续航焦虑:
更长的续航能解决焦虑问题吗?好像不能!
因为电动车的“充电速度”和“充电方便程度”并没根本改善。
你依然要忍受漫长的充电问题!
而且,电动车越是堆续航,意味着电池越大、充电时间越长。
换句话说,续航增加了,你却发现“充电焦虑”更严重了。
此外,续航过高,也不完全都是“优势”。
某种情况下,还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风险。
什么意思呢?
我给你打个比方:
电动车续航越高,本质上意味着电池越大,电池组越重,技术复杂程度也越高。
你可能觉得无所谓——车不就多个几百公斤,反正也不是你背着走。
但实际用起来,你就知道问题不简单了。
首先,车子更重意味着啥?
意味着制动距离变长,轮胎磨损加快,甚至操控性都会下降。
拿我的朋友来说,之前买过一辆超长续航的纯电SUV。
本来挺高兴,结果开了半年就开始抱怨:
这车踩刹车的时候,总感觉停不下来;而且踩稍微重一些,点头就很明显——真的很难受。
另外,更大的电池,还会带来了更高的安全风险。
因为超长续航的电动车,电池包做得更大、更紧凑、更密集。
本来电池的散热难度就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某个电芯出了问题,很可能波及整块电池。
说白了,在极致的空间压缩下,很多安全措施不一定能100%发挥作用。
往往导致的结果就是:热失控更难处理,起火的速度也更快,逃生的时间也更短。
所以,给大家的建议就是:纯电续航有个700km左右就够了,真没必要追求更高。
因为这个续航水平,不管在冬天还是上高速,跑个400-500km 完全没问题。
而那部分为了“超长续航”多出来的预算,你完全可以拿去选一辆充电更快的车——比如5C,甚至6C的车型。
在这些技术的加持下,匹配合适的超充桩,12分钟就能充进450km的续航。
说白了,比你花大价钱堆电池、扛着电池跑,更划算,也更实用,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