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几次高亢激昂的发布会,终于把电车的快,打造成了年轻消费者选择的重要理由,动辄跑车级的加速、千匹马力以及“只要52万”的定价。
这些看起来非常魔幻的东西,在小米SU7上似乎毫不违和。
我们之前说过,电车的快从来都不是价值,任何电车都能做的很快,哪怕是10万左右的电车,也能因为一台160kW的电机,加速超过8秒。
如果配上两个电机,加速是很轻松能做到4秒以内的。
电车上的加速既然不是稀缺品,那是什么?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加速快是猛虎,是负担!这不是在开玩笑。
很多人都在讲两件事儿:
1、平权,凭什么更快的加速是“有钱人”的专属,普通人难道不配拥有更快的加速吗?
2、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如果加速太慢,超车的时候很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动力一定要充沛。
这是两个典型的偷换概念逻辑,动力本身就不能平权,能够满足日常代步的动力就是好的动力,日常买菜、上下班代步,需要5秒、6秒的加速吗?
完全不需要!
绝大多数车祸的发生都是车速太快,根本就不是太慢,至少我所见到的车祸都是由超速导致的,原地飙车带来的车祸数量要远远大于所谓的“超车失败事故”。
很多人还没搞懂,为什么小米SU7的事故新闻这么多。
这真的是有原因的,马斯克从来不会在任何一场特斯拉发布会上,大肆炫耀自己的Model 3性能版有多么强势的加速能力。
绝大多数国内的车企,对速度都有敬畏之心,电车时代的加速都快,但雷军的每一次发布会,都在用速度作为主要宣传对象。
当你宣传什么的时候,你的用户就会被你灌入潜在意识,总想着深踩油门,去看看这台车的加速有多快。
小米SU7的绝大多数事故,都是超速、飙车引起的,前两天一位车主飙车速度超200km/h被抓,就是一个赤裸裸对法规挑战的事实。
为什么其他车型出现这种情况的比较少?
核心问题还是心态,其他产品的发布会上也会提加速,但不会用带入大量情绪的方式作为卖点,国内新能源车用户越来越年轻,不少00后已经在买车,这部分消费者很难有自己独立理智思考的能力。
至少对于20出头的年纪来说,这种能力比较弱。
在踩油门这件事儿本来就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自然不会考虑到后果,所以我说电车时代的加速不是价值,而是猛虎!
油车时代的加速,基本上都不快,即便是当年3.4L、落地价超过150万的经典跑车保时捷911,实际加速能力也在6秒左右,这并不算非常快。
而且油车的快是有代价的,一个是定价非常高,一般人买不起,另一个是猛拉转速会加大对车辆的磨损,一般人心疼。
小米的营销,放在科技圈完全没问题,跑分不会影响别人。
但把极具煽动力的营销方式放在汽车圈,让一台车拥有极强加速能力的同时,又不警告车主难以驾驭之后的代价是什么。
这是车,本就是危险品,驾驶车辆发生事故的代价一般人都承担不起。
小米包装出来“无二”的产品点的确为自己带来了市场增量,3月份其销量直逼3万台,这对于小米来说是一笔“大财”,但对于更多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