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子们,今天咱要一头扎进广州的一个宝藏地 —— 沙面岛,这地儿可太有故事了,简直就是一个藏在繁华都市里的 “欧洲小镇”,满满的都是惊喜,快跟着我来一探究竟!
沙面岛:珠江畔的历史明珠
沙面岛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它就像是珠江这位 “水系大佬” 精心冲积而成的一颗沙洲,在历史的长河里那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是重要商埠呢!时光倒回到 19 世纪中叶,沙面的命运发生了大转折,沦为了英、法租界。不过也正因如此,这里留下了 150 多栋风格各异的欧洲建筑,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一应俱全,其中 54 栋更是被列为文物建筑,每一栋都像是一位历史的 “讲述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2013 年,沙面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20 年 4 月,沙面历史文化街区又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这荣誉光环,简直闪瞎眼,也让沙面在旅游界稳稳地 “C 位出道”。
主要景点:建筑风格的盛宴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宗教艺术的神秘殿堂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原名沙面天主堂,它的位置超好找,就在沙面大街与沙面一街交界的东北转角处。这座教堂就像一个神秘的宗教艺术城堡,由大堂、神父楼、修女楼、圣母山组成,大堂在前,神父楼在后偏东,修女楼在后偏西,圣母山在大堂偏东,各个部分分工明确又和谐统一。教堂还有附属建筑二幢,一幢是两层楼房,一幢是平房。当你走近它,那保存完好的立面,主要门窗的山尖和塔楼四角的小尖塔,八角形攒尖顶上复杂的采光窗和棱垛,还有下连续的小尖拱和由上向下授粉的扶壁柱,都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息,仿佛在召唤着你走进这个 “天国” 般的世界。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刚走到教堂门口,就被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住了,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部欧洲中世纪的电影里。
广东外事博物馆:外事风云的见证者
坐落于广州沙面南街 20 号的广东外事博物馆,那可是一座有着独特魅力的建筑。它建于 1890 年,是巴洛克风格建筑,以前可是民国时期法国驻广州领事馆,在沙面建筑群当中属于 A 类文物,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走进博物馆,就像打开了一本关于广东外事的 “历史宝典”,能读懂过往半个多世纪广东这个外事大省的诸多 “威水事”(广东方言,意为了不起的事情)。这里还收藏了全球 122 个友好省州赠送给广东省的 200 多件珍贵外事礼物,每一件礼物都像是一个时间胶囊,装着一段特殊的友谊故事。博物馆除了收藏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外事礼品以及重要外事活动的图片外,还利用旋转楼梯的空间展示了十多幅百年前的沙面老照片。看着这些老照片,仿佛能看到沙面曾经的繁华与变迁,真的是太有历史韵味了。
沙面基督堂:百年爱情的见证地
沙面基督堂可是个浪漫的地方,它是英国圣公会在沙面广州英租界设立的一座专供外侨礼拜的教堂,位于沙面五街,建于 1864 年,就在该租界西端,属中华圣公会港粤教区管理,以前一直由英籍牧师主持,还用英语礼拜呢。这座教堂可太有魅力了,由于它是广州难得一见保留完整的百年基督教建筑物,现在很多新人在广州结婚都会把这儿当作拍摄婚纱照的必选景点之一,它见证了无数新人的甜蜜爱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政府收回租界,该堂移交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管理。1949 年以后被政府部门占用,到了 1980 年代由省基督教两会收回,1991 年恢复宗教活动,称为沙面会堂。我去的时候,正好碰到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新郎帅气挺拔,在教堂的映衬下,那画面简直美极了,感觉空气中都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海关馆舍:沙面的 “红色地标”
海关馆舍属于法租界内的建筑,以前曾用作海关馆舍。解放前 “红楼” 是粤海关俱乐部,那可是只有中、高级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入住的 “高级场所”。解放后,它摇身一变,成了海关员工宿舍。这座建筑是由治平洋行,来自澳大利亚的建筑师帕内设计及建造的。它坐北朝南,位于沙面大街东端,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建筑独特的造型和鲜明的色调,成功 “出圈”,成为沙面标志性建筑。因为主色调为红色,大家都亲切地叫它 “红楼”。又因为沙面岛西端的苏联领事馆主色调也是红色,所以它还有个名字叫 “东红楼”。从外观上看,它的建筑风格独特,红色的外墙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就像一位热情的舞者,在沙面的舞台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英国雪厂:工业建筑的独特魅力
英国雪厂,又称 HK 牛奶公司制冰厂,位于沙面北街 29 号、31 号,建于 20 世纪初,坐南朝北。它的前部结构是外砖承重墙,内钢筋混凝土框架;后座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属于早期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这栋建筑地上 4 层,前部还有半地下层。原 HK 牛奶公司制冰厂可是现存沙面近代建筑中唯一的一座厂房,分成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办公住宅,后部为厂房。前部还有半地下室。厂房地面分东西两个车间,中间隔一个天井。东车间现加建多层,当时的吊车牛腿还在,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工业辉煌。东车间后部有一钢筋混凝土螺旋楼梯可直上车间天台,虽然现下部楼梯已拆,但上部旋梯仍在,就像一个倔强的卫士,坚守着自己的岗位。车间天台现还保存天台房子和屋顶水池,走在里面,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工业建筑的韵味,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工业蓬勃发展的时代。
汇丰银行:古典建筑的典范
原汇丰银行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四街交界的东北转角处,它的建筑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东南部与西南部作削角处理,这独特的形状就像是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下段的出入口采用西方灰白色花岗石古典山花门,山花门上方勾出放射状饰线,为了左右对称,有 3 个窗也做成山花门状,其他长方形窗上部都开大圆窗。墙角是灰白色花岗石,窗间墙用仿花岗石的水刷石护面,并勾出横线条仿古典叠砌巨石,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古典建筑的精致。上段由第四层和屋顶组成,第四层立面重点突出屋顶西南角的塔楼,塔楼顶和搭身都采用古典复兴风格。半球壳的穹顶加在圆筒鼓座上构成塔顶,弯顶上还竖立着旗杆,从塔身的四条结构方柱由立在栏杆上用于装饰的帕拉迪奥式柱左右伴着。而塔座采用巴洛克风格,从塔身四条结构方柱下部上下两段反向弧线形肋脚。中段为了强调竖线条,竖立贯通第二、第三层外廊巨拄列。西二面对称地排列圆柱和方柱,方柱采用叠柱,圆柱采用罗马式多立克双柱,方圆柱交界采用方圆柱叠合。南立面的方圆柱的排列规律与西立面相同,只是圆柱采用单柱。罗马式多立克巨柱,严格遵循古典程式,整个建筑就像一个古典建筑的教科书,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味。
苏联领事馆:沙面的 “西红楼”
位于沙面大街 68 号的苏联领事馆,楼高三层,砖、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是英国维多利亚风格。原苏联领事馆主楼有小院和围墙,正立面和东西侧立面各层都设外廊,后立面第二层设悬挑通阳台并有混凝土天桥通向副楼。整栋建筑外立面除了挑檐、栏杆、女儿墙外都用高质量清水红砖装饰,不加油漆,水泥石灰勾缝,所以有沙面 “西红楼” 之称。它就像一位优雅的贵妇,静静地坐落在沙面,用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展现着历史的韵味。我站在它面前,看着那红砖外墙,仿佛能看到当年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
文化特色: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沙面岛的文化特色那可是相当鲜明,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建筑风格上。沙面岛曾是广州的重要商埠,岛内设立过多个国家领事馆,这里简直就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被大家称为 “露天博物馆”。沙面建筑群大多在 19 世纪下半叶后陆续兴建,主要为外国领事馆、洋行、银行、教堂、住宅等,现存的建筑大部分具有明显西洋建筑风格和特色,同时也兼有中式建筑的特点,这种中西合璧的风格,完美地体现了租界建筑的特殊风貌,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的见证。
近年来,沙面岛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开启了 “活化利用” 模式,就像给这些老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比如沙面南街 28 号成为合筑・中法建筑文化交流中心,沙面大街 41 号被打造成灯塔(Lighthouse)多功能艺术空间等。这些老建筑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建筑,它们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文化交流、艺术展示的重要场所,让更多的人能走进它们,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宝子们,沙面岛就像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宝库,每一处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去沙面岛,你最想先去打卡哪一栋建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