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卡片关注微纪先生
一个月内三次威胁要动武,特朗普对伊朗下最后通牒,如果伊朗不达成协议,美国将对伊朗进行前所未有的轰炸,这是赤裸裸地宣战!中国早就闻到了战争的信号,紧急与伊朗进行了磋商。
3月30日,特朗普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再度向伊朗发出强硬威胁,称“若伊朗不就核问题与美国达成协议,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轰炸”,并暗示将重启“二级关税”制裁。
这是特朗普本月内第三次对伊朗发出“最后通牒”,标志着美伊在核谈判问题上的僵局持续升级,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使中东局势再度被推向战争边缘。
联想到最近美国对胡塞武装进行地毯式的轰炸与打击,将多架B2隐身轰炸机罕见部署印度洋,其实就是剑指伊朗,逼迫伊朗要么低头就范,特朗普可能动真格了。
3月28日,特朗普在白宫称已致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达通过谈判解决核问题的意愿,但强调若谈判失败,伊朗将面临“非常糟糕的后果”。
而在3月初的信件中,特朗普更明确要求伊朗在两个月内达成新的核协议,否则将采取“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严厉措施”。
这种密集的威胁背后,是美国对伊朗核计划快速推进的焦虑。一个月特朗普三次对伊朗发出威胁,一次比一次强硬,确实不同寻常。
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显示,伊朗的高丰度浓缩铀储量已接近制造核武器的临界值,而美国情报机构评估认为,伊朗可能在数周内具备武器级核材料生产能力。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软硬兼施”的策略,既释放谈判信号,又以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为筹码,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作出妥协。
然而,伊朗的回应一如既往地强硬。这可能迫使特朗普最后不得不武力干涉伊朗的核武计划。毕竟在第一任期特朗普还没有发动过战争,这一任期就不好说了。
3月30日,伊朗官方媒体《德黑兰时报》在社交媒体上警告称,伊朗的导弹“已装载到所有地下导弹城的发射架上,随时准备发射”,并强调“打开潘多拉魔盒将让美国及其盟友付出沉重代价”。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同日证实,伊朗已通过阿曼向美国转交哈梅内伊的回信,明确拒绝直接谈判,但表示“间接对话渠道仍然开放”,前提是美国“证明其可信度”。
但美国坚持要求与伊朗进行直接谈判,试图以“新伊核协议”全面限制伊朗的核计划及地区影响力;而伊朗则延续其“不与霸凌者直接对话”的立场,拒绝在军事威胁下展开谈判。
正如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所言,“伊方不会在极限施压和枪口下妥协,但愿意通过第三方进行间接沟通”,这种“间接对话”机制并非首次出现。
2023年,美伊曾通过阿曼、卡塔尔等第三方实现囚犯交换和资金解冻,展现了非直接接触的可行性。
然而,此次美国的谈判诉求更为苛刻:特朗普政府要求伊朗不仅放弃铀浓缩计划,还需终止对中东地区武装组织的支持,甚至包括限制导弹研发计划。
这些条件被伊朗视为“干涉内政”,难以接受。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在威胁伊朗的同时,也释放了“接触信号”。
但这种“边打边谈”的策略,反而加剧了双方的互不信任,伊朗视美国的谈判意愿为“虚张声势”,而美国则认为伊朗的拖延是在“争取核计划时间”。
换句话说,特朗普可能没有耐心跟伊朗磨嘴皮子,一个月三次威胁可能是在战前的最后努力。事实上,中国早就闻到了战争的信号,紧急与伊朗进行了磋商。
3月14日,作为伊核协议重要参与方,中国联合俄罗斯、伊朗举行副外长级会谈,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终止非法单边制裁”“摒弃武力威胁”,并呼吁各方“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其实“终止非法单边制裁”“摒弃武力威胁”都是客套话,“呼吁各方维护《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才是重点,这可不是说给美国人听的,更是对伊朗的劝解,如果伊朗执意要发展核武,中国也管不了了。
3月27日,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在巴西利亚会见伊朗外交部部长助理舒什塔里,双方就“中东局势加剧”交换意见,翟隽强调“中伊应在金砖机制中加强协调,捍卫全球南方共同利益”。
这一会晤距离特朗普3月30日发出威胁仅三天,释放出中国对局势升级的警惕。换句话说中国已经闻到了战争信号。
什么是”全球南方共同利益”?说得好听点就是,南方国家的经济利益,但是这些利益是建立在国家安稳的状态之下,如果一旦发生战争经济就面谈了。
更为重要的是,伊朗所处的位置特殊,是世界航运的咽喉,更是全球的经济航线,当然也是南方国家的共同利益,一旦特朗普真对伊朗进行打击,南方国家同样受到威胁。
所以说,这一次特朗普可能不是开玩笑,如果多次威胁伊朗听不懂,说不一定特朗普真会对伊朗动武,毕竟特朗普还没有发动过战争,一旦对伊朗开战,特朗普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军火商支持,必须要警惕。
中国的话伊朗该听懂了!防止核武扩散不仅仅是美国所坚持的,中国也不会允许任何人扩散核武器。听懂了,可以保伊朗一方平安,听不懂,中国也管不了的。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Vjilu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