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搭平台,以文字聚人心,3月31日,由新民晚报社和虹口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夜光杯”读者作者编者座谈会在京召开。多位名家汇聚一堂,对《夜光杯》副刊的传承与发展展开座谈,并一同见证《夜光杯》新书《自有夜珠来:夜光杯美文征集佳作选粹》发布。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宣部新闻局新闻协调组组长(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副主任)赵婀娜,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王同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笑虹,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上海市记协主席李芸,新民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可,虹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新民晚报社副总编辑阎小娴出席。


著名作家谢冕、丁振海、张宝林、叶稚珊、梁晓声、吴霜、郭运德、吉狄马加、李泓冰、梁鸿鹰、刘汉俊、徐可、李少君、陈仓、王军、乔叶、李晓东、陈佳勇、甫跃辉以及入选百篇优秀作品的《夜光杯》作者代表张志豪等参加了座谈会。


夜光杯与虹口:文学基因的双向奔赴

新民晚报是中国大陆至今连续出版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夜光杯》是中国报纸中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副刊,自1946年5月1日创办以来,大家云集、长盛不衰,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美誉。

包罗万象、雅俗共赏,是夜光杯的气质,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虹口的品格,夜光杯的气质与虹口的质感天然契合。虹口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海派文化发祥地、先进文化策源地、文化名人聚集地”,这里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群星璀璨之地,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丁玲等大批文学巨匠曾生活、工作在虹口,在这里掀起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热潮。


虹口也是中国近现代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者,在北外滩汇山码头,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三次从此处送别赴法学子,爱因斯坦、罗素、萧伯纳等科学文化名人也是从虹口北外滩登陆中国。上海文学馆选址在虹口,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暨开幕式连续多届在虹口举办,也体现了文学与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传承。


从左联到青少年:永不落幕的文学现场

文学与虹口还有着深厚的缘分。去年3月,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新民晚报与虹口区委宣传部、阅文集团联合主办“《夜光杯》美文征集活动”。活动面向全国,来稿的作者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93岁,跨越了几乎所有写作的年龄段,文学爱好者们都踊跃地分享自己对新时代的观察、思考和记录。


2024年3月2日,在左联会址纪念馆一楼,“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第一季)启动。该活动由新民晚报社及其品牌副刊“夜光杯”与区委宣传部及中共四大纪念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共同发起。在这一年间,第一季的学员们先后走进四川北路街道,和社区居民一起读鲁迅,在“鲁迅15分钟生活圈”Citywalk,还参与了“夜光杯进喀什校园”活动,教喀什的孩子们写美文。


今年3月2日,“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第二季在虹口开启新篇。第二季活动继续鼓励当代青年继承左联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小文章”表现“新时代”。


“葡萄美酒夜光杯”,虹口将与夜光杯一起,以文学为纽带,凝聚青年力量,搭起彰青年之志、照时代风气的重要平台。这盏“夜光杯”盛满的不仅有文字之美,还有深厚的“文化三地”底蕴,于代际接力中永不熄灭的理想之光。

记者:刘洋

图片:新民晚报记者王凯、虹口区融媒体中心图片库

编辑:刘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