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突击搜查了印第安纳大学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位于布卢明顿和卡梅尔的住宅,不仅行动持续了整整一天,而且还查扣物品。
国土安全部人员也在场。
FBI发言人克里斯·巴文德回应,这是执行了法院授权的执法行动,但未透露更多信息。
王晓峰是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卢迪信息、计算与工程学院教授,是计算机安全领域最知名学者之一,同时也是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及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担任过国际计算机协会安全专委会(ACM SIGSAC)主席。
王晓峰在计算机安全CS ranking方向排名世界第一,在安全四大顶级会议上的论文发表数量同样居于世界首位。
很快,王晓峰的个人资料就被卢迪学院网站删除。网页存档显示,王晓峰自2004年起进入印第安纳大学任职,曾任该院副院长,主导过一个价值近2300万美元的研究项目,并担任安全与隐私研究中心主管。
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美国官方至今仍三缄其口。
其实,无须美国政府挑明,我们也能猜得出个八九不离十,这是美国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死灰又复燃。
“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是特朗普政府于2018年11月以所谓“打击经济间谍,保护知识产权”为由发起的一项针对华裔科学家的政策规划。它要求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以防止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
数年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以美国“国家安全”为由,重点调查了246位“涉嫌向中国转移敏感技术机密的华裔个体”。
毋庸置疑,该计划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地讯问、调查华裔科学家,以达到有责严惩不怠,无责敲打震慑、绝不让半丝半毫的消息被中国窃取到的终极目的。
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有些地方甚至不惜以“莫须有”的罪名搜查、逮捕和审讯个别华裔科学家,凭空捏造“中国学术间谍”,大兴冤案。
如首位遭受“中国行动计划”迫害的华裔教授陶丰。
2019年,陶丰遭遇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逮捕调查,曾一度被指控十项罪名,累计最高刑期可达150年。
更要命的是,陶丰所工作的堪萨斯大学居然还落井下石,不仅解雇了他,而且还向联邦调查局进行了不当举报。
2024年7月11日,美国丹佛第十联邦上诉巡回法院做出最新裁决,以2:1的表决结果,裁定检方提供的针对原堪萨斯大学华裔教授陶丰一案的证据并不充分,不足以定罪。
官司虽然赢了,但付出的太多了——工作没了,生活乱了,还背负上巨额的债务(抗辩费用超过200万美元)。
还有的则含冤而死。
如著名神经科学家吴瑛教授,饱受“中国行动计划”的迫害——被长期调查,实验室被关闭,科研权被剥夺。最终,她服用过量药物自杀。
吴瑛教授自杀后,西北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态度冷漠。
据报道,在当时联邦检察官依据中国计划提起的28起诉讼中,只获得了8项定罪或认罪;而在涉及这些诉讼的十几名中国教授或华裔教授中,政府仅判处4人有罪,且并无一人因经济间谍或盗窃商业机密或知识产权而被定罪。
对此,彭博社发表文章称:“中国行动计划想抓间谍,但没抓住多少。”
虽然没抓住,但是这一恶毒的计划着实打压和震慑了一大批华裔科学家,让他们个个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噤若寒蝉。
知名华裔教授王晓峰突遭搜查,便意味着再度掌权的特朗普又毫不留情地将“中国行动计划”的大棒张牙舞爪地挥舞了起来。
目的,还是当初的目的;意图,还是那时的意图。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吧,就敲打敲打,威慑威慑,再给华裔学者上上紧箍咒,免得越雷池半步,让中国偷窃了美国的机密信息。
或许,也极有可能,王晓峰,又成了特朗普第二任期首个攻击威慑的对象。
既然有第一个,那么,也不排斥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乃至……
可以预见的是,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华裔科学家要遭殃了!
特朗普的这一卑鄙自私行径,是为了不让我国获取到美国的信息不错,但殊不知,这又是对包括华裔学者在内的诸多外来裔的歧视和打击,让他们渐渐失去对美国的好感,继而不约而同、争先恐后地逃离。
3月27日,美国《自然》杂志公布民调结果称,在1650名受访科研人员中,超75%正考虑离开美国。
中国行动计划,是逼迫诸多华裔科学家不得不回国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次要原因,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研究经费,停止大范围的联邦资助科学研究,并推进大规模裁员。
而今回到中国的顶级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表示,过去十年,美国政府对中国科学家表现出严重歧视,这些科学家除了离开美国别无选择,因为他们只有在支持性的研究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最佳工作状态。
其实,彭博社早就预测到了这点:该计划此前不仅已经失败,且若重新恢复将“正中中国下怀”,此举不但会破坏美国的创新,还会让中国在科技竞赛中占据上风。
这无疑正是我们国家最希望看到和渴盼的。毕竟,这些在美的华裔科学家,个个独当一面、成就非凡,一旦回国,或者加入我们中国国籍的话,对我们国家的贡献和作用必定会不可想象。
从2020年到2024年,我国顶尖科学家的数量有所增加,而美国的数量有所下降。
这不,近日,又有两名在美的科学家回国了。
3月22日,屡获殊荣的人工智能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齐国君已回国加盟西湖大学,领导一支近20人组成的“MAPLE实验室”团队。
3月27日,在美的华裔科学家孔龙回国,且入职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网站显示,2017年-2024年,孔龙担任美国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
这样的高精尖人才回归,对我国而言,不是如虎添翼吗?
近几年来,共有约上万名在美的华裔科学家兴冲冲地回国效力。
2020年前后,超过4000名华裔科学家回归。
2021年,共有2621名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
2023年,约有近1万名华裔科学家回到中国。
2024年,大约1400名在美的华裔科学家回国。
一个国与国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科技、军事等的抗衡对比,实则呢,而是人才的对抗。
国家,要想经济腾飞、科技发达、军事强大,依靠的核心和唯一要素,是人才。
各行业、各领域都有出类拔萃、登峰造极的人才,何愁国家不振兴、民族不强大?
美国一度是世界强国,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都位居世界第一。这一切的取得,不都是各类人才齐心协力的结果吗?
不用心思,渐渐流失的各类高端人才,一定会大大削弱美国的综合国力。国与国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科技、军事等的抗衡对比,实则呢,而是人才的对抗。
看样子,第二任期的特朗普为了打压和阻遏我国,又动起了坏心眼,专挑华裔科学家下手。而今,王晓峰已被美国盯上了,不死也得脱层皮。
当然了,期望虚惊一场、安然无恙吧!
以后的话,王晓峰,何去何从,应该会懂得了!毕竟,还有前车之鉴在。
相信,今年回到我们这边的在美华裔科学家应该也不会少!
这是我们国家的大喜和渴盼,更是民族辉煌和强大的支柱和底气!
【我是@心花手中开,感谢你的阅读,也希望你能点赞、评论和转发,带给更多的人知识、道理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