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3月28日,肺愈五年|CameL-sq研究5年OS率全球发布会在2025欧洲肺癌大会(ELCC)召开之际,在巴黎主会场隆重召开。会议连线国内线下60多个分会场,由20余家医学媒体、大众媒体进行全球同步直播,汇聚全球肺癌诊疗领域顶尖学者共同见证CameL-sq研究5年OS率的发布。
愈见,高飞远航
开场致辞
大会伊始,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Heather Wakelee教授和上海市东方医院周彩存教授分别致辞。吴一龙教授表示,CameL-sq研究的5年OS数据犹如一张通向未来的机票,标志着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实现了从着眼短期疗效向注重长期生存的实质性跨越。27.8%的晚期鳞状NSCLC患者生存期突破5年,展现了免疫治疗在晚期NSCLC中的巨大潜力,为全球患者带来持久的生存希望。
大会主席吴一龙教授发言
Heather Wakelee教授强调,CameL-sq研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有1/4~1/3的晚期鳞状NSCLC患者实现了“临床治愈”。这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具有划时代意义,使“长期生存”从愿景变为现实,让更多患者有机会接受到更多创新治疗。
大会主席Heather Wakelee发言
周彩存教授指出,OS直接反映了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是治疗有效性的最客观指标。随着药物治疗疗效越来越显著,5年OS率已成为衡量肿瘤疗效的“金标准”。CameL-sq研究的5年OS率结果令人振奋,将继续推动癌症治疗的发展。
大会主席周彩存教授发言
随后,恒瑞医药总裁戴洪斌先生进行致辞。戴洪斌先生指出,鳞状NSCLC作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肺癌病理亚型,其临床治疗一直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提高鳞状NSCLC患者长期生存是肺癌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NSCLC的大型III期CameL-sq研究5年生存随访结果的公布,显著提升了中国晚期鳞状NSCLC患者5年OS率,为“健康中国2030”提升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15%的国家战略目标,提供了民族制药企业的解决方案。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而医学与创新的胸怀,将让生命之光永远闪耀!
恒瑞医药总裁戴洪斌先生发言
发布会环节由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主持。
韩宝惠教授发言
愈见,五年之约
CameL-sq研究ELCC重磅公布
更强免疫,更长生存
中外专家共鉴CameL-sq研究5年OS率全球发布
CameL-sq研究5年OS率全球发布
CameL-sq研究牵头研究者周彩存教授指出,在III期研究CameL研究和CameL-sq研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晚期非鳞状和鳞状NSCLC患者的PFS。本次ELCC报道了CameL-sq研究的5年OS率,研究结果显示,在允许化疗组患者交叉接受免疫治疗(交叉率55.6%)前提下,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仍可为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鳞状NSCLC患者带来显著的长生存获益,5年OS率达到27.8%,相较于化疗组的12.5%实现了翻倍增长,1/4~1/3的患者生存期突破5年大关。此次更新的CameL-sq研究患者PFS数据显示,卡瑞利珠单抗组患者5年PFS率维持在18.2%的高水平,显著优于化疗组的2.7%,且同样可在所有关键亚组中观察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显著优势。此外,探索性分析发现,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发生RCCEP(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的患者,相较未发生的患者,具有更显著的生存获益。长期生存随访下,安全性数据与既往分析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最后,周彩存教授强调,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展现出的卓越长生存表现,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免疫时代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的临床地位,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恒瑞医药研发管线介绍
恒瑞医药临床开发团队施薇博士针对恒瑞医药的研发管线进行了介绍。恒瑞医药多年来持续围绕临床需求进行创新研发,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9款新分子实体药物、4款其他创新药,约4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在肺癌领域,恒瑞的临床项目涵盖卡瑞利珠单抗、阿得贝利单抗、SHR-1701等免疫治疗药物,HRS4642、HRS7058等靶向治疗药物以及SHR-A1811、SHR-A2009、SHR-A1921等抗体偶联药物(ADC)。此外,恒瑞医药在代谢和心血管疾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科学等领域也进行了广泛布局,不断推动创新药和新适应症的研发与获批。
恒瑞医药施薇博士发言
中外专家开放麦
讨论话题1:Heather Wakelee教授与多位中国专家围绕CameL-sq研究的临床价值展开讨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周建英教授指出,卡瑞利珠单抗为晚期肺癌患者5年OS带来的提升极为震撼,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林立平教授表示,免疫治疗不仅为驱动基因阴性患者提供了更佳的治疗选择,也成为了解决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靶向治疗耐药的手段。Heather Wakelee教授总结,CameL-sq研究中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组5年OS率提升15.3%,表明更多患者有望实现长期生存,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Heather Wakelee教授参与讨论
讨论话题2:马德里普埃尔塔德埃耶罗大学医院Mariano Provencio Pulla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金陵医院宋勇教授针对CameL-sq研究中患者五年生存率的显著提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Mariano Provencio Pulla教授指出,CameL-sq研究中患者5年生存率的显著提升主要源于一线治疗带来的获益。尽管对照组中有49.5%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后交叉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但经RPSFT模型充分校正后,联合治疗的生存获益更为显著(HR=0.38,95%CI:0.29-0.50),进一步证实了一线治疗的关键作用。宋勇教授表示,CameL-sq研究中5年OS率的提升与5年PFS率的改善相当,这一获益主要来源于疾病未进展的患者群体,因此强化一线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具有关键性意义。
Mariano Provencio Pulla教授参与讨论
讨论话题3: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乐秀宁教授就免疫治疗在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NSCLC生存改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乐秀宁教授指出,对于晚期NSCLC患者,当前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尽管多种EGFR-TKI靶向治疗药物在PFS上优于化疗,但总体OS获益与化疗组相差不大。免疫治疗的引入则显著改善了OS,展现出“生存拖尾效应”,让部分患者实现了“临床治愈”的可能,为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乐秀宁教授参与讨论
讨论话题4:Heather Wakelee教授介绍了全球肺癌防控的现状,并阐述了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在提升肺癌五年生存率方面所推动的一系列创新举措。
Heather Wakelee教授表示,未来的研究方向将集中于开发新的联合治疗策略,包括免疫治疗、靶向治疗、ADC药物以及CAR-T细胞疗法,这些创新策略在难治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讨论话题5:Mariano Provencio Pulla教授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黄鼎智教授指出在精准医疗时代,疗效指标应该被重新定义。
黄鼎智教授认为,5年OS率和5年PFS率有望成为未来疗效判断新标准。Mariano Provencio Pulla教授建议,还可通过全程管理、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等手段,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治愈状态,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长期管理方案。
讨论话题6:乐秀宁教授与多位中国专家针对免疫治疗长期获益的肺癌患者,如何基于生物标志物动态调整治疗强度进行了讨论。
乐秀宁教授指出,纯依赖PD-1或PD-L1抑制剂难以实现理想效果,因此应模拟和优化免疫环境,并灵活整合多种疗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宋启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元教授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徐禹教授进一步强调了动态调整免疫治疗的重要性。CameL-sq研究的亚组分析发现,RCCEP与患者更好的生存预后显著相关,提示RCCEP可能作为独立于PD-L1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预后评估提供新视角。
愈见,探索向前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脑转移NSCLC相关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侯雪教授指出,CAP-BRAIN研究是一项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脑转移NSCLC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纳入了经诊断为晚期非鳞状NSCLC且表现为无症状脑转移的患者。患者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共4个周期。随后,患者继续接受卡瑞利珠单抗和培美曲塞的维持治疗。在45例患者中,中位OS为18.4个月(95% CI 10.3个月-29.9个月)。预估2年和3年OS率分别为39.2%(95% CI 24.4%-54.0%)和33.4%(95% CI 18.7%-48.0%)。研究中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或额外的治疗相关死亡。CAP-BRAIN研究最终OS结果继续支持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用于治疗伴有脑转移的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的潜力。
侯雪教授发言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云教授指出,C-Brain研究是一项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脑部放疗(BRT)一线治疗脑转移NSCLC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46例(71%)患者在入组时存在有临床症状脑转移。研究数据显示,主要终点6个月PFS率为71.7%(95% CI 58.9%–81.1%);中位PFS为10.7个月(95%CI:7.5–15.7);中位iPFS为16.1个月(95% CI 13.0-NR);中位OS为20.9个月(95% CI 13.8-27.7)。在安全性方面,该联合模式同样表现良好,整体安全性可控可管理。C-Brain研究提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BRT的一线治疗模式有望改善NSCLC脑转移患者的预后,并为该联合模式的后续探索注入了强心剂。
范云教授发言
广东省人民医院潘燚教授指出,CTONG 2003研究是一项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BRT一线治疗脑转移NSCLC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60例随机分配的患者中,卡瑞利珠单抗组的中位iPFS为12.7个月,而安慰剂组为9.9个月(HR 0.45,95% CI 0.21-0.96);中位PFS分别为9.7个月和6.7个月(HR 0.57,95% CI 0.29-1.11)。在接受放疗的患者中,卡瑞利珠单抗组的中位iPFS为19.1个月,而安慰剂组为9.9个月(HR 0.42,95% CI 0.17-1.01);中位PFS分别为11.2个月和6.7个月(HR 0.42,95% CI 0.19-0.94)。而且卡瑞利珠单抗组安全性良好。CTONG 2003研究强调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未经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尤其是在接受放疗或基线存在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中。
潘燚教授发言
研究设计思路探讨
病例讨论
在此环节,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正飞教授与Heather Wakelee教授、Mariano Provencio Pulla教授以及乐秀宁教授讨论了三例晚期NSCLC伴多发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案。几位专家认为,对于颅内寡转移患者,外科手术或SRT是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后续可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和免疫治疗。对于颅内多发转移患者,含铂双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是主要系统治疗手段,必要时可联合WBRT/SRT但最终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肿瘤分子特征、脑部病灶数量与位置、全身状况等)进行个体化决策。
研究设计讨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林根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何志勇教授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黎扬斯教授针对研究设计思路相关的问题展开讨论。
林根教授表示,CAP-BRAIN、C-Brain和CTONG 2003研究逐步探索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不同治疗方式在初诊脑转移患者中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为这一难治领域带来新希望。然而,当前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卡瑞利珠单抗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全身转移时的临床决策需更多证据支持;疗效评价标准有待统一。何志勇教授指出,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脑转移治疗方案。首先,放疗联合时机应更精细化。其次,传统含铂双药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是否可优化?未来可尝试引入ADC药物或更易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以提升脑部病灶控制效果。CTONG 2003第一作者黎扬斯教授从年轻研究者的视角分享了她的思考。未来,研究设计需更加贴近临床实际需求,特别是针对有症状脑转移和脑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案优化。同时,进一步完善研究者发起研究(IIT)的制度支持,提升数据收集的质量和效率,将有助于推动临床研究的深入发展。
大会总结
会议最后,Heather Wakelee教授和周彩存教授进行了总结。Heather Wakelee教授高度评价了CameL-sq研究的五年生存率数据,强调其5年OS率达到27.8%,意味着超过四分之一的患者生存期突破5年。这一突破性进展为数以千万计的肺癌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同时也为最终实现治愈肺癌的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周彩存教授指出,这是国产PD-1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中首次获得5年生存期的数据,标志着中国创新药物研发的重要里程碑。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卡瑞利珠单抗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其在肺癌治疗中的潜力,相信这一创新药物不仅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更有望改变未来全球癌症治疗的格局。
编辑:Myka
审校:Leon
排版:Squid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