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全球首款每月仅需注射一次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成功开出全国首方。与此同时,5名患者也同期接受了这种新药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会致使记忆力与其他认知功能渐进式衰退,是致命疾病,当下有效治疗手段较为匮乏。据权威数据,中国约有983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种疾病已成为我国沉重的医疗负担。
近年来,得益于诊断技术进步和机制研究的突破,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曙光初现。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特征之一是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斑块的过度积聚,多奈单抗注射液作为一款靶向 AD 病理蛋白 ——β 淀粉样蛋白(Aβ)的抗体药物,其作用机制具有高度特异性。它能精准地与大脑中沉积的 β 淀粉样蛋白相结合,激发身体自身的清除机制,促使过度积聚的淀粉样蛋白斑块得以有效清除,从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进展起到显著的减缓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神经疾病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毅介绍到,多奈单抗是通过对淀粉样蛋白斑块清除后可以停止治疗的淀粉样蛋白靶向治疗药物,可以减缓了最高达35%的认知和功能衰退。根据大型的临床实验的结果,可以将疾病进展的进程延缓大约3到4年的时间。
对于多奈单抗的临床应用效果,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贾建平教授介绍:“研究显示,66%的患者在多奈单抗治疗1年内实现了淀粉样蛋白清除,依据治疗建议停止用药。关键性三期研究表明,多奈单抗减缓了最高达35%的认知和功能衰退。针对疾病更早阶段受试者,多奈单抗在18个月内降低了最高达39%的疾病进展风险。与此同时,多奈单抗用药便捷,每四周输注一次,降低了患者因频繁输注带来的住院困扰,提升了治疗依从性。”
我国是全球阿尔茨海默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2.8亿,其中轻度认知障碍前期患病率为15.5%,痴呆总患病率为6%。然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就诊率为28.6%,轻度认知障碍就诊率更是仅为2.8%。轻度认知障碍也是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的“黄金窗口期”。
阿尔茨海默病越早治疗越好,包括宣武医院在内的北京多家医院开设有记忆门诊,开展轻度认知损害筛查,早期干预,实现国际标准化专业治疗,才能避免病情快速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全国大中城市设立的记忆门诊已经超过300家,北京市有宣武、协和、天坛、中日友好、安贞、隆福、首钢等十多家医院设有记忆门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神经疾病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毅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轻微,不易察觉,可能偶尔忘事,语言表达不流畅,或对时间地点产生混淆。结合症状评估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包括脑部核磁或PET,以及脑电图检查、脑脊液化验,可以提前10年到15年早期发现。
来源:BRTV新闻(记者 贾湧强)
编辑: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