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归队
张世连

点击进入:一、套近乎拉老乡关系

点击进入:二、火速返回部队



三、急匆匆直奔前线

1969年10月22日午饭后我送家属坐上回河南的火车,提前吃下午饭后向干爸干妈告别,即去住在离火车站特近的鲁家看望鲁伯伯、鲁妈妈,尔后从那里上火车去西宁。

当时鲁伯伯正上班只有鲁妈妈在家,须臾间住隔壁的康师傅夫妇听说我来了,也都过来说话。鲁妈妈说:“你坐后天有卧铺的车多好,为啥一定要坐今天这无座位的车?多累呀!”我回答说:“休假的所有干部战士,都会火速归队,我们早一天到前方,力量就早一天得到加强。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鲁妈说:“你说这咋恁像花木兰唱的那戏呀!”康师傅说:“《英雄儿女》电影上王成也是这样说的。”……

说了一小会儿话天已傍晚,我要起身去上火车。大个子(扛大件工人)康师傅执意要帮我扛那个包着冬装行李送我。我不让他扛,他不由分说用一只手拎起一甩就扛上了肩。边走边说:“我扛了一天两百多斤的东西,你这点东西算个啥。” 康师傅的热情使我很感动,深深地感到鲁伯鲁妈的邻里关系处的多好哇!

我上车后,天已黑完,车厢里微弱的灯光全亮着。我发现硬席车厢的过道里有坐着的、站着的很多人,根本不可能会有空坐位了。况且我提个大行李到车厢里挤来挤去找坐位也很不方便,我索性在两车厢连接处放下行李靠墙坐下。不过这连接处缝隙大,凉风嗖嗖直往里灌。我只好艰难地解开行李把棉衣穿上,又重新捆好,坐下靠着墙闭目养神。

熬到夜深时只觉两腿更冷,因人挤人坐着,我实在无条件再打开行李换穿棉裤,只有坚持到次日傍晚才到西宁。我下车后,天飘着小雪,凉风吹的两腿直发抖,一时又找不到接待站来接人的卡车,心里慌乱。忽然看到一辆发往西关的公共汽车,我急忙上去。

到终点站下车后离接待站还很远,我扛起行李一路小跑,当跑到接待站门口时,只见大门紧闭。我使劲敲门,喊着:“我是刚下火车来住接待站的,开门!”里边人听了很诧异说:“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值班室里走出来一位战士把门打开后,看到就我一个人,就问:“你从车站是怎么来的?”我说:“坐公共汽车回来的!”他说:“接火车的卡车刚走才十几分钟,我就是说嘛!”

登记时,我才发现我是乘这趟火车归队来接待站登记的第一名。我边登记边问:“我什么时候能坐车去拉萨?”那战士说:“先住下,听通知。”我又发现由于近两天休假的官兵同时接到火速归队的电报,蜂拥返回,这接待站那四人间、六人间早已住满,我被安排在大通铺房间了。

值班战士带我走进大通铺房间后,只觉得冷冰冰的就我一个人。我在床头上铺好被褥还未睡下,就突然听到大门口闹烘烘的车呜人喊。我知道这是接人的卡车回来了。几分钟后又听到咚咚咚的跑步声,一群官兵进了我住的大房间,他们看到我很吃惊,然后就抱被子铺床,我把这帮人一个个的看完了,嗨!全不认识。

第二天早晨起床后,吃早饭时我又扫瞄排队打饭的军人,还是未见到一个熟人。饭后我去站办公室打探乘车的消息,很令我失望。根本就不是我想象的因前方有战事,会加班发车运送休假归来的人上前线。我在院子里看到一堆不认识的同志们聊天,只听其中一个讲东北话的首长叨叨说:“这是林xxx下的一号战斗命令,就是因为苏联捣鬼,印度也趁火打劫……。”

我插话说:“既然这样紧张,咱军区怎么不快发车把回来的人送往前线呀?”旁边的人都摇摇头说搞不清楚。我感到三、两天内是走不了的。我忽然想起汽车17团那位副连长张志明了,决定立即找他帮忙。当我走进17团他们连一打听,才知道他刚带车队去拉萨,已走两天了。

我很没劲的回接待站,半路上拐个弯去看看权会汉哥。到他家后,自然很方便,就像到自己家一样。当他发现我很急迫想回部队却又很无奈时,搭讪地问我:“站里伙食还可以吧?”我一听立刻诉苦似地说:“不知怎么搞的今年伙食不如以前,一天三顿大黄米(糜子米)饭,炒蒜苔菜,那蒜苔像大葱一样粗,甜不拉叽,没一点蒜苔味。由于人多排队很长,经常打不到开水喝……。”他立刻说:“你离我这儿这么近,没事就过来。我上班也不忙,来咱家喝开水,没车就等呗!其实我也能帮你找个去拉萨的地方车,可是你们部队一是一、二是二呀!你若坐地方车还不得花几十块钱打点驾驶员呀!有那必要吗?是上级没安排车,又不是你自己不积极回部队。”

我听他说的也是那么个理儿。只有在接待站等吧!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 作者简介: 

张世连:1942年3月生于西安,1958年12月入伍。1961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侦察学校,1964年7月毕业分配至西藏军区炮兵独立308团指挥连历任气象站长、副连长。后调入四川省苍溪县武装部任参谋。1985年3月转业到洛阳市工作,2002年3月退休。


作者:张世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