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特朗普,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他那句颇具代表性的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

而在他的“伟大蓝图”中,中国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对手。

无论是发动贸易战、禁止华为、还是推动“脱钩”政策,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态度早已不是秘密。

就在这种强硬氛围日益升温之际,他的亲信阵营中也不断发出更加激进的声音。

可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却有媒体提醒:别急着备战,美国自身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尚未解决。

一条道走到黑的特朗普团队

在美国政坛,特朗普的“反华”立场早已不是秘密。

从他2016年第一次竞选总统开始,中国就成了他演讲里最常出现的“对手”之一。

他坚称,是中国“抢走”了美国的工厂和工作机会,让无数普通工人家庭陷入困境。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属于美国人的东西”抢回来。

对华强硬,是特朗普政治路线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他动员支持者、制造话题的有力工具。

上台之后,特朗普几乎是以“开战”的姿态推动对华政策。

他发起大规模贸易战,对数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高关税,声称要扭转美国的贸易逆差。

这场贸易战打得“轰轰烈烈”,不仅重创了全球供应链,也让美国农民和制造商吃尽了苦头。

在科技领域,他也步步紧逼。

以“国家安全”为由,他严厉打压华为、中兴,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关键芯片和技术,力求把中国挡在高科技“门槛”之外。

同时,他还推动美国企业“撤出中国”,鼓吹产业链“回流”,希望彻底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还频频在台湾问题上试探底线;加大在南海的干涉,派军舰频繁穿越台湾海峡;还试图拉拢盟友,共同遏制中国崛起。

特朗普认为,要让美国再次强大,就必须压制中国的崛起。

而他身边的核心幕僚,大多也奉行这种思路。

可以说,特朗普带头,他的团队紧随其后,在反华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丝毫没有回头的意思。

美国的弱点

在特朗普及其团队高举“对华备战”旗帜的时候,美国国内也不是所有声音都跟着起哄。

就在特朗普提名的新空军部长候选人特洛伊·梅恩克在听证会上大谈“全面对抗中国”的时候,美国主流媒体却提醒了一句很扎心的话:想跟中国硬碰硬?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底气。

据《南华早报》3月28日报道,梅恩克在听证会上强调,美军必须加快发展无人系统,强化全球部署,以应对所谓“中国威胁”。

他还特别提到,五角大楼在采购流程上的拖沓,可能会导致美国在与中国的军备竞赛中处于劣势。

他的言论激烈,好像在传达:美军正在为潜在的正面对抗做准备。



不过,美国媒体《彭博社》对此却泼了一盆冷水。

他们并不认同应该对中国“备战”,理由很简单——美国自身还有一个根本性短板没解决,那就是:对中国矿产资源的高度依赖。

根据《彭博社》披露的数据,美国在29种关键矿产上对中国的依赖度超过50%,其中有15种甚至完全依赖中国供应,依赖度高达100%。

这些矿产可不是一般的原材料,而是制造高科技设备、军工系统、清洁能源装置、电子芯片、精密仪器等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

比如稀土,这是一类对军事和高端制造极为重要的战略矿产,是生产导弹、雷达、战斗机关键部件的必需材料。

虽然美国本土也有部分稀土储量,但开采能力、加工技术和成本控制上远不如中国。

事实上,多年来美国已经在稀土加工领域全面依赖中国,这是连五角大楼自己都承认的事实。

不仅如此,在锂、钴、石墨等用于电池、导电材料和先进电子设备的关键矿物方面,美国同样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如果这些供应链一旦中断,不仅军工体系将面临巨大风险,整个美国的高科技产业也可能陷入停摆。

所以,《彭博社》的观点很明确:美国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要不要与中国对抗”,而是“有没有能力真正对抗”。

一边鼓吹军备竞争,一边却对中国的资源供应链几乎无可替代——这就像想打仗却还得依赖对手提供子弹,怎么看都说不过去。

与美国部分政客鼓吹“脱钩”“对抗”不同,中国始终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开放、理性的态度。

无论是贸易往来、科技交流,还是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多次表明:愿意合作、欢迎共赢。

就拿近年来的多个重大国际场合来说,中国都明确表达出愿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加强沟通、扩大合作的意愿。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本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共生体。

但可惜的是,一些美国政客却总是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总想用施压和打压的方式应对中国的崛起。

这种心态背后,不是出于理性判断,而是他们不愿意接受一个更加多极化的世界,不愿意看到有国家在规则之内走向强大。

现实却早已说明,打压别人,不等于自己就能变强;制造对立,也无法解决自身的问题。

更何况,美国如今在多个关键领域仍高度依赖中国,一旦轻率挑起全面对抗,首先遭殃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美国自己的产业链、普通消费者,甚至国家安全本身。

合作,并不代表软弱;竞争,也不等于敌对。

真正负责任的政治家,应该从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出发,看清大势,而不是被意识形态和个人政治算计所绑架。

中美之间当然存在分歧,但合作的空间更大,回旋的余地更多。如果美国政客一味固守对抗思维,最后很可能只是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对抗是过去的老路,合作才是未来的出路。

奉劝美国的决策者们,是时候放下傲慢与偏见,用更清醒的眼光看待中国,也看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参考资料:



美准空军部长:再不加快速度,中国会进一步缩短差距——观察者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