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强|文

个人养老金账户自试行以来,一度引发不小的争议。

有什么好处?对普通老百姓来讲似乎还有些海市蜃楼。但开与不开,就必然关系到个人利益。

而多地储户向媒体投诉,在个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银行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这一行为,似乎又让人感觉这件事并不那么简单。

据黑猫投诉显示,未经储户授权即被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涉事银行包括工行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等,可见这一现象又并非个案。



湖南的侯先生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是被工商银行在其不知情时开通的,之后他在工商银行 App 上误操作将 8000 元转入该账户,却发现不能转出使用。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2024年5月,西安的郝予安先生发现自己名下多了一个工商银行的账户,这个账户即是工行西安太华北路支行在他并不知情、未授权的情况下,批量开通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之一。

随后,郝予安向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投诉,该银行客服人员告诉郝予安,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信息是由西安柏梁社区居委会提供的,社区与银行网点签有《批量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协议书》。

在与银行的沟通过程中,工作人员称,他的个人信息是从银行内部系统中调取此前办理该行银行卡时留存的资料,其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流程合规。

银行的答复并未获得郝先生的认同,他认为其并未授权过任何人使用自己的个人信息开通养老井账户,他怀疑社区工作人员以牟利目的向银行提供个人信息,银行网点审核不严违规批量开通账户。

在随后的调查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陕西监管局的调查函确认了郝先生的疑问——开户资料中未见郝予安本人签署的授权委托书。今年3月,陕西金管局回复郝予安,银行在未获得郝先生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仅利用社区提供的信息就为其开通了养老金账户,未尽到全面审查和告知义务,涉事银行网点存在其反映的“违规调用客户信息”问题,已在职责范围内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与此同时,郝予安将涉事工行西安太华北路支行诉至西安未央区人民法院,法院一审认定银行存在过失,涉事银行赔偿郝先生经济损失5000元,但郝先生要求银行公开道歉的诉求未获支持。

在二审中,法庭的当庭调解被郝先生拒绝,他认为被告分别存在违规调用客户信息、社区居委会私自泄露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当事方必须公开道歉。

而银行一方则认为,为郝先生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属公益行为,并不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银行方拒绝就此事向郝先生公开道歉。

在银行方看来,虽然我未经授权使用了你的个人信息,但不会对你造成任何损失。银行方对待此事的态度是一种典型的事我错了,但道歉没门。

这种傲慢的态度其实挺可怕,但这件事中一个更可怕的问题是,银行可以通过与社区居委会签订协议的方式,从社区拿到居民的相关信息而不需要经过本人同意,在批量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委托协议中,受委托方的签字人李某经过调查竟然并非柏梁社区的工作人员。

这个人是谁?什么身份?目前还没有官方的任何信息。

我们的个人信息竟然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合法合规的套子下,被利用了。而银行在办理相关业务时,除了可以随意调取储户预留信息外,居然还能通过一个具体身份待查的不明身份之人签署委托协议。

我想,整个操作绝不是一个监管漏洞就可以掩盖的,从目前媒体报道出来的信息可以很清楚看到,这是典型的故意,其中的利益不言而喻。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即使这个账户的开通可能不会造成个人的损害,但我们的隐私信息被如此肆无忌惮的使用,终究是一种极其恶心的事。

3月27日,西安市公安局西咸新区分局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为由对郝予安出具刑事立案告知书,这足以说明,当地公安在调查中已经掌握了一些人和机构的犯罪证据。

我支持郝先生对此事追究到底,并极度赞赏他的较真精神。



其实我有一个疑问,国家既然设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作为养老金制度的三大支柱之一,如此“好事”为什么不能让大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自愿开通、自愿缴费呢?

记得那三年里,给大家注射疫苗也是如此,一直强调自愿,但却设立了一个完成率的指标,然后大家就都“被自愿”了。

都是为你好,也不知道最终是为谁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