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逢春未敢花,御花葆蕾拾琼芽。这几天,不同于平原茶园里规整如棋的龙井43号,富阳湖源乡新绿村、常南村一带的高山上,野山茶树还在雾海中舒展着虬枝。很多北京、上海的客户早早就预订了新茶,赶着品尝这一口鲜。
高山茶树
红茶开采即“爆单”
白茶出新品
清光绪《富阳县志》载:“南北各乡均产,而南不及北之多,北不及南之美。”据区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科科长、高级农艺师裘雪龙介绍,湖源茶树品种以本地群体种与鸠坑群体种为主,新近又发展种植少量龙井43号无性系良种茶园,生产龙井茶、红茶,少量炒青茶。此外,近年来 以野山茶树为原料、非遗技艺制作 的古村花园塘手工红茶、龙鳞滚青等茶品的出圈,更将湖源山乡里的草木灵气酿成舌尖的山水长卷。
资料图:湖源乡
说起湖源的茶叶,那就不得不提湖源乡新绿村的“壹心红茶共富工坊”。2022年以来,出产自这里的“古村花园塘”红茶,凭借原生态野山茶纯手工制作,在茶叶圈掀起了一股热潮,品牌效应不断扩散,今年更是开采即“爆单”。
“北京、上海的客户早早就预订了我家的茶叶,甚至都不问价格、不看样品。”“壹心红茶共富工坊”带头人,新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童力鑫表示,这样的市场反馈让他“受宠若惊”,也让他更严格地对待每一片茶叶。
红茶
在“古村花园塘”红茶大受好评的基础上,今年童力鑫又新推出白茶系列产品。他说,近几年在外跑销售的时候,发现白茶特别受大家喜爱。除此之外,他觉得白茶非常适合冬日里在湖源山里围炉煮茶。于是,他和工坊师傅花了2年时间,成功研发出2款白茶产品。“现在采摘制作的称之为‘芽白’,清明后采摘制作的称之为‘老白茶’。” 童力鑫介绍,选用湖源当地野山茶树青叶制作白茶,无需任何处理,只需晒足太阳,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便可“水到渠成”。
白茶
“今年,我打算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向本地散户收购青叶,帮助村民宣传湖源好茶,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大家一起增收。”童力鑫说,自己通过销售茶叶,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家乡、认可了湖源茶叶的品质,也让新绿村的村集体和老百姓“翻新”思路、找到“新赛道”,“当我把村里八十多岁老婆婆采摘的茶叶销往北京、上海,是我最自豪的时候”。
今年,壹心红茶共富工坊也会继续推出“制茶工艺体验”“制作茶香包”等各种模式的“沉浸式”研学体验,通过“非遗+研学”的形式,进一步推广古法红茶、滚青茶制作技艺,拉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
原生态高山好茶引来好项目
“往往是山下的龙井采摘了,山上的野山茶树才长出嫩芽。”据湖源乡常南村支部委员汪立三介绍,在常南村大雁坞附近的几处山坳里,四散着不少的野山茶树。常南牛峰岭海拔600多米,所以野山茶树的萌芽周期变长,但它的营养成分比一般茶叶高出许多。
高山茶树
“采摘山上的青叶要早起,得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他表示,湖源山里的村民们世代采茶、制茶,凭一口锅、一双手,就能炒制出香气独特的好茶。“村里老师傅纯手工制作的高山滚青茶更是一绝。”汪立三介绍,采摘下来的高山茶叶经摊放、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就成了大家所知的“滚青”,其制作技艺已入选第九批杭州市富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资料图:高山滚青茶制作
原生态的青叶和严谨的制作工艺形成了高山滚青茶独有的品质,口感醇厚、汤色明亮、滋味甘醇。“虽然我们的‘滚青’原料好、炒制也巧,但过去主要是村民自己采、自己炒、自己喝,并没有进行批量生产。” 汪立三说,这样粗放的生产制作方式不仅没有让稀缺的野山茶树发挥它本有的价值,也没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不过好在今年湖源乡新引进的农业生产项目——浙江剩山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已落地常南村。该项目将立足湖源本地丰富的原生态茶业资源,依托知名茶企的工艺支持、杭州市农科院的技术支撑,将为常南村村集体经济增收、当地村民致富提供综合平台。“预计今年将为当地村民增收超百万元。”汪立三表示,除了收购村民采摘来的青叶,公司还将为当地提供不少工作岗位,让村民不用外出务工,就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来源:富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