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一对辽宁夫妇借了8万元将女儿送出国留学。可几年之后,女儿就再无音讯。直到21年后,夫妇双双患癌,命不久矣时才得知,女儿在德国大学当教授,称得上功成名就。当夫妇二人卧病在床,奄奄一息时想和女儿见上一面,他们供养出来的教授女儿却表示没时间。
百善孝为先,工作与父母之间,似乎并不难衡量,况且,老父母只是要求见一面,却被无情拒绝,更残酷的是,这个女孩还是独女。
面对家中一片落败凄凉的景象,这个“心硬如铁”的独女又该如何自处呢?她的选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真相呢?
他们一家在大连某村庄中过着平淡的生活,女儿降生之后,母亲身体便不行了。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想多生,可是他们由于这样的现实原因,只能将所有期冀都放在自己的独女身上。
女儿曹茜的成长过程无疑是紧促的,她没有多少自己娱乐的时光,因为父母会说那是不求进取。
读书改变命运的时代中,父母都希望她可以努力学习,毕竟她是个女孩,家里也没有多好的条件,唯一可以有所成就的就是在学习上。
曹茜在小时候还能做到父母说什么她就照办,可随着她上完中学,独立人格慢慢开始发展,她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命运不能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
于是,她便幻想着自己能够考到南方的发达城市,这样既能离家远一点,也能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
她当然不傻,学习的好处她也一清二楚,因此,她并不讨厌学习,只是讨厌父母那种掌控她的方式。
奈何她无法摆脱父母的托举,毕竟,她的一切生活和学习资金都是父母辛苦省下来的。
随着她的血液越来越紧张,父母对她的督促也随着加深,这样的压力让她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可她还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着,她总想着,只要上了大学就好了,然而,事情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因为,她的志愿被改了,她的计划全都泡汤了,不仅如此,她还被迫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读师范,那是父母认为女孩子最好的出路。
她满含热泪的上了大学,由于心中的怨怼,她一直找机会不回家,父母担心她,可她却说要打工没时间。
那个时候,她拼尽全力都想逃离家庭,这样她才觉得自己能稍稍喘息,正是在大学期间,她接触到了留学事宜,于是她脱离原生家庭的计划又开始了。
她告诉了父母这样的想法,父母犹豫不决,毕竟只有这么一个孩子,父母怎么舍得,而且上学的费用也太贵了。
但是看着她哭喊着说这是她的前途,父母就决定无论怎样都不能短了孩子的教育。
可谁知道,这一次分别,就再也没见了,父母四处借钱拿到了几万块,平时她打电话要生活费等等,都慢慢将父母的腰压弯。
但等到她学成之后却不再回家了,这时候,二老进了医院,想要见见女儿。
谁知道根本联系不上,求助媒体之后,女儿只是冷冷地说:“我很忙。”
可她明明前不久还回国做了学术研讨,之后,她迫不及待的回了德国。
之后,她成为了意气风发的大学教授,甚至有了自己美满的家庭,但那个破败小屋中的二老,却只能相依为命,孤独终老。
在无数个病痛缠身的日夜当中,二老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他们也只是想见一面女儿,把心结打开,可惜,永远没有这个机会了。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独生女儿留学德国17年杳无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