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签下一纸协议,把石油交易和美元绑在一起,开启了石油美元体系的时代。这套体系让美元成了全球储备货币的顶梁柱,也让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如虎添翼。

可如今,世界变了,沙特开始谋求经济转型,不再一味依赖石油,甚至传出不续签石油美元协议的风声。这事儿不光是对美国的当头一棒,也给中国带来了新机会。



石油美元体系的形成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日子不好过。打越南战争花钱如流水,贸易赤字堆得老高,通胀压得喘不过气,美元的地位眼看着要晃悠。1973年,OPEC因为西方支持以色列搞了石油禁运,油价蹭蹭往上涨,全球能源市场乱成一锅粥。这时候,美国瞅准机会,准备稳住自己的经济霸权。



1974年6月8日,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跑到沙特首都利雅得,跟沙特财政部长穆罕默德·阿布德·阿尔-贾马利签了个大单。协议很简单:沙特卖石油用美元结算,赚来的钱拿去买美国国债;美国呢,负责给沙特撑腰,提供军事保护。这买卖一拍即合,全球买石油都得用美元,美元需求自然水涨船高,美国的赤字也能轻松融资。

这套体系不光救了美元,还让美国在中东站稳了脚跟。从沙特开始,美国的军事基地和影响力慢慢铺满整个中东,成了能源市场的幕后大佬。这一步棋,影响了几十年的国际格局,厉害得不行。



苏联的失策与教训

苏联那边呢,60年代在西伯利亚西部发现了大油田,石油产量蹭蹭涨,能源上自给自足不成问题。可惜,他们没把这张牌打好,没能在中东跟美国掰掰腕子,反而一头扎进了军事扩张的坑。



1979年12月,苏联决定出兵阿富汗,名义上是支持当地的共产党政府,顺便挡住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扩散,还想在北约和中国之间弄个缓冲区。这步棋下得太猛,结果把自己拖进了泥潭。战争打了十年,钱花得哗哗响,军队疲惫不堪,美国还拉着盟友支持阿富汗叛军,把这事儿变成了代理战争。苏联经济本来就脆弱,这下更撑不住了,到1991年直接解体。



苏联的问题出在哪?一是没用好自己的能源优势,去中东跟美国抢地盘;二是瞎折腾军事冒险,把资源耗在没回报的地方。阿富汗战争就是个血淋淋的教训,告诉后人:光靠武力逞强,迟早把自己玩崩。这对今天的中国来说,真是值得好好琢磨。

中国当前的定位

我国这几年在中东的表现,跟苏联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没想着靠武力去抢地盘,而是闷头搞经济合作。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一推出,就把中东纳进了重点区域,通过修路、建港、搞能源项目,把贸易网铺得又宽又广。



跟沙特的关系就是个典型例子。2016年,中沙两国签了一堆协议,涉及能源、基建、贸易,合作搞得热火朝天。2022年,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又跑来中国,双方关系更进了一步。中国现在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沙特的油往中国运,中国的技术、设备往沙特送,双赢的买卖越做越大。



中国知道不能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除了中东,中国还从俄罗斯、非洲进口石油,同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这些新能源,降低对单一地区的依赖。这种稳扎稳打的路子,跟苏联当年的莽撞比起来,真是高明得多。非干涉、不挑事儿,专注经济互利,这才是中国在中东站稳脚跟的秘诀。

沙特不续约的影响

沙特这几年有点不安分,开始琢磨怎么少靠石油吃饭。2023年1月,沙特财政部长在采访里放话,说愿意考虑用非美元货币做贸易。这话一出,全球都炸了锅,毕竟石油美元可是美元霸权的命根子。



为啥沙特有这心思?原因不少。首先,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不如从前。过去几年,美国在阿富汗撤军搞得灰头土脸,在叙利亚的干预也没啥成效,威慑力大不如前。沙特看在眼里,自然得为自己打算。

其次,中国跟沙特的合作越来越深。中国不光买沙特的油,还帮着搞基建、推技术,沙特的“2030愿景”计划里,中国是个重要帮手。相比之下,美国能给的,除了军事保护,好像也没啥新鲜东西了。



还有,沙特想在全球舞台上多刷点存在感。2023年,沙特正式加入金砖国家(BRICS),跟中国、俄罗斯这些新兴经济体站在一起,明显是要摆脱对美国的单一依赖。这几条加起来,沙特不续约石油美元协议的苗头就越来越明显。



沙特真要不续约,对美国来说可不是小事儿。首先,美元的地位得打个问号。全球买石油都得用美元,这是美元需求的最大支柱之一。如果沙特改用别的货币结算,其他国家可能跟风,美元需求一掉,美国经济就得头疼。美元贬值、融资成本上升,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风险。



再者,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布局也得受影响。沙特要是跟美国渐行渐远,那些军事基地、设施还保得住吗?一旦撤了,美国在整个中东的战略存在就得缩水,地盘让给别人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美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得跟着打折扣。经济和军事一弱,通过电影、媒体、教育推价值观的路子就不那么好使了。中东的年轻人可能更关注中国、俄罗斯这些新玩家,美国的光环自然就黯淡了。



中国如何应对

沙特不续约这事儿,对中国来说是个大机会。首先,“一带一路”战略还得接着推。通过投资中东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中国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大。沙特“2030愿景”里的很多计划,比如新能源、工业园区,都跟中国的技术、资金高度契合,合作空间大得很。



其次,中国得稳住自己的节奏。中东这地方,冲突多、矛盾深,中国这些年靠不掺和、不站队,赢得了不少信任。保持经济外交这条路,既省力又有效。



另外,沙特不续约的空挡,中国正好可以趁势而上。跟沙特、金砖国家多抱团,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里多占点话语权,这步棋走好了,收益可不小。

沙特不续签石油美元协议,绝不是个小打小闹的事件。它背后牵扯着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大洗牌。对美国来说,这是霸权下滑的警钟;对中国来说,这是弯道超车的机会。中国这些年靠经济合作、非干涉政策,在中东站稳了脚跟,完全不像苏联当年那样把自己拖垮。未来局势怎么变还不好说,但我国只要稳扎稳打,抓住沙特不续约的契机,影响力肯定会再上一层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