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皖新闻报道,近日,有网民称,“指鼠为鸭”局长江某某已调任上级部门工作,疑似升职。3月31日,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江某某已不在昌东分局工作,仍是该局一位普通工作人员,没有被升职。对于江某某是否曾受到降级的处分,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没有升职”,不是个坏消息,但也不是个好消息。网友的疑问是:没有升职,是不是意味这个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撒下弥天大谎的公职人员,在此事件后毫发无损,没有受到任何处理?
2023年,江西一高校有学生在食堂吃出疑似为“鼠头”的异物。后经官方调查,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此事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就是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昌东分局的介入,时任该局局长的江协学面对镜头一本正经地表示,“经反复对比,确认这个异物是鸭脖”。随后,江西省多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展开调查,给出了最终结论:经国内权威专家的专业辩识,判定异物为老鼠头部。
尘埃落定,舆论哗然,至此,“指鼠为鸭”齐名历史上著名的“指鹿为马”,成为一起可以载入史册的公共事件,“睁眼说瞎话”有了最鲜活的素材。相比学校食堂吃出老鼠头,人们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在多方证据都指向老鼠头的时候,监管部门的公职人员居然言之凿凿地称是“鸭头”。
食堂里吃出老鼠头,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堪忧,学校和食堂的经营都都难逃责任。但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学校说谎,涉事企业说谎,因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动机和诉求,其言行具有可预期性。
唯一不能理解的就是,身为独立的第三方,负有监管之职的公职人员说谎,因为他们是守护公平和真相的最后一道关口,也是老百姓在食品安全的信心之源。不去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没有发掘真相而是背书谎言,就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公信力泥石流。人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可以在这个问题上说谎,也可以在那个问题上说谎,今天可以说谎,明天也可以说谎,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公信力的坍塌,才是最致命的伤害。
“指鼠为鸭”事件发生后,食堂被吊销营业执照,相关企业被顶格处罚,涉事学校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一把手双双被免职,处罚不可谓不重。但直至今日我们才发现,当年那个站在镜头前公然说谎,创造“指鼠为鸭”这个经典网梗的局长居然没有被处理,只是“没有升职”而已,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监管者同样也需要被监管,如此才能形成正向机制,督促监管部门和公职人员守土有责。对于履职不力的监管人员适时启动问责,才是关键所在。
江局长的责任不大吗?如果他不了解真相,没有经过调查就做出错误结论,是为玩忽职守。如果他明知真相,却要在公共场合为问题企业背书,是为滥用职权。也因为他的一句话,本来可以就地解决的一起食安全事件,江西省需要成立多部门调查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展开调查,浪费公共资源,造成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危机,隐性损失不可估量,影响力和破坏力延续至今。
如果全国人民的愤怒和指责,都撼不动一个小小的分局长半分,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对于公职人员的问责程序,究竟何时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才能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