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沂水旅游关注我们
阳春三月的沂水县诸葛镇秀峪村,千亩杏林竞相绽放,如云似雪,绵延山野,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拍照打卡。现场文艺演出、非遗展示、沂蒙大集、山地越野跑等活动精彩上演,带动周边消费近20万元。
近年来,沂水县诸葛镇聚焦做好“富民、强村、壮镇”融合文章,建设“陌上花开”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辐射18个村,占地30平方公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业,全面打造“红绿相映、以旅兴农、农文旅互惠共赢”的乡村振兴“新引擎”。
01
农旅融合激活土地潜力:
1500亩托管地种出“致富密码”
诸葛镇聚焦破解农户散、土地种植规模小、收益低等农业现状,实施“土地托管”模式,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农户土地经营权“打包”流转到企业建设农业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流转土地1500余亩,建成麒麟雪茄生态园、观赏繁养基地、陌上花开花海、果蔬采摘大棚、特色农产品加工厂等产业项目。
在麒麟雪茄生态园,游客可体验从烟叶种植到雪茄烟卷制的全流程;“陌上花开”花海四季轮作油菜、向日葵等景观作物,成为网红打卡地;更富创意的是“庭院经济”模式——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空地发展观赏鱼养殖,推行“镇级联合社+龙头社+村级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18个村、237户发展“庭院经济”,年可实现村集体增收83.5万元,村民增收246.2万元。
“过去种玉米每亩年收入不足千元,现在土地流转费加务工工资,年收入翻了四倍。”下梭峪村村民王玉令在豆制品加工厂边打包边说。近年来,诸葛镇在店子村、下梭峪村建设粗粮、豆制品加工厂,带动周边粮食作物种植3200余亩,特色煎饼、石磨面粉等产品供不应求,远销各地。
02
红色研学撬动文化经济:
三大基地年接待2万研学客
作为临沂市红色堡垒镇,诸葛镇深度挖掘镇域红色历史、陨石天文、工业矿产等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研学产业。
在山东省第四批红色文化特色村葛庄村建设党性教育及红色研学基地;在北黄家庄村建设陨石研学基地,设置萌宠乐园、陨石展示、天文科普、学习交流等研学板块;在鲁南矿业建设工业矿产研学基地,设置采矿、选矿、球团生产等工艺研学线路,配套建成千人大礼堂、拓展场地、公寓宿舍100余套等基础设施。
“没想到带孩子看陨石还能学习天文知识,这种研学比课本生动多了。”来自济南的游客王女士表示。据统计,2024年该镇全年累计接待研学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超400万元。
03
生态旅游催生“美丽经济”:
精品民宿带火周末乡村游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葛庄村的“在水一方·依水居”民宿总是一房难求。这个由农户闲置院落改造而成的民宿集群,保留着石砌院墙等传统元素,配套建设的露营地、街角咖啡屋、陶艺工坊成为都市游客的“新宠”。
近年来,诸葛镇持续推进“沂蒙乡愁”精品民宿建设,在秀峪、葛庄、北黄家庄等村建设精品民宿、传统民居60余套,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农家乐、超市、手编工艺等新业态,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形成完整的乡村旅游服务链。
同时,生态资源的深度开发让“四季游”成为现实。诸葛镇依托崮峪相交、碧水蓝天、林果丰茂的生态资源,形成诗画秀峪、红色葛庄、茄境北黄等8个网红打卡地,举办“油菜花节”“向日葵花海”“华庄伏羊文化周”等民间节庆,年吸引游客数量超过10万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5万元、人均增收1.1万元。
诸葛镇
诸葛镇党委书记刘涛表示:“我们正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乘法效应’,下一步将诸葛镇打造成本地区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力争三年内旅游人数突破20万大关。”随着“归雁人才”返乡创业潮的兴起,这个昔日的山区小镇,正蝶变为沂蒙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龙超)
来源:人民网
沂水旅游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