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倪海峰 编辑|马青竹

20年前,比亚迪买了一大批豪车,各种牌子。专门用来拆车。

面对一辆奔驰S,工程师迟迟不敢下手。

于是王传福从裤兜里掏出钥匙,在锃光瓦亮的车漆上划了好几条深深的痕……

当时在深圳,一辆奔驰S可以换一套很像样的大房子。

拆解研究之后,工程师问王传福:“什么时候我们也能造出这么好的车?”

二十年后,比亚迪试图给出一台答案之车,回应曾经的梦想。


3月27日晚,仰望U7参数图片)正式上市,卡位首款超级四电机旗舰轿车。

这台车,集合了比亚迪当下最拿得出手的硬核新技术,四座版70.8万起,五座版62.8万起。提供纯电与增程两种动力选择,且售价一致。

发布会现场震天的欢呼声,似乎说明大家对仰望U7的价格非常满意。

但笔者认为,60多万的起售价不算便宜,甚至和打折后的宝马7系奥迪A8L等豪华品牌旗舰D级车相当。

单纯比价无意义,国产高端车的上攻,不是价格接轨,而是争夺新豪华旗舰轿车的定义权,仰望U7够格吗?

中国品牌的“技术复仇”

魔改三菱4G63发动机;

变种本田CR-V底盘;

仿制保时捷Macan外观······

可能在不少人眼里,这是自主品牌发展的传奇。但在《出行百人会/AutocarMax》看来,这种故事不提也罢。

中国汽车产业经过超过一甲子的追赶,有没有在技术方面实现真正的超越?


仰望U7的上市,成了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一。

首先,是云辇-Z悬架。

目前新一代高端车,大多采用电控悬架/主动悬架,虽然叠加了智能化和电控,但依旧以空气悬架为基础,简单理解为电控空悬,依然不能摆脱空气悬架的物理属性带来的技术限制。

悬架调节依旧存在响应速度不够快、能量传递路径长和调节不够精准等问题。

仰望U7搭载的云辇-Z悬架,直接摒弃液压或气压系统,不通过油液,采用电磁直驱技术调整车身阻尼和高低。

用王传福的话说,就是将磁悬浮列车或航母电磁弹射技术装到车上。


如上图,电动机分为定子和转子(动子),减震内与车身相连的是定子,而和车轮相连的则为动子。云辇-Z将四条减震变成四台电机,让车辆通过电磁力悬浮在车轮上。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其一,可以直接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反之也行;其二,可以实现车身垂向控制的毫秒级响应。

据官方数据,悬架系统的执行速度达到 5 毫秒,比传统主动悬架快数十倍。

结合响应速度仅为50微秒的自研“魔尺传感器”,云辇-Z能在车轮触地的一瞬间完成“感应——计算——调整”一系列流程,做到 “磁悬浮”般的驾乘体验。


更有意思的是,四台轴向电机的峰值功率高达50kW,约等于一台比亚迪海鸥的驱动电机。它们能瞬间将车身抬起,也能瞬间将其放下,调整精度更是达到1毫米。

例如在碰到前方限高杆,仰望U7能降低车身顺利通过;而如果遇到地上有石头等障碍物,它也能抬起车身丝滑穿行。

其次,是易四方架构。

四台电机独立控制四个车轮,在2023年的仰望U8上,已经搭载。但在仰望U7这里,除了原地掉头、圆规掉头,它又有了新进化。

例如,四个车轮随便两个爆胎,车辆都能在时速160km/h且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直线行驶。

美式截停大家都知道,就是用后车的车头,碰前车的车尾,让前车失控。但在仰望U7这里并不奏效,稳定的易四方能通过四台电机的独立控制动力输出,自动修正车辆轨迹,确保行驶稳定性。


同时,结合后轮双向20°转向,仰望U7还能做到原地平移。虽然之前仰望U8也曾亮相过该功能,但需要装上麦克纳姆轮。但仰望U7可用普通轮胎实现。

易四方对车辆操控性的提升也非常明显。在比亚迪公布的实测数据中,仰望 U7 的麋鹿测试成绩达到 95.78km/h(有人驾驶)和 95.11km/h(无人驾驶),行业最高水平。

第三,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

仰望U7有三颗激光雷达。分别布置于车顶和两侧翼子板。

并且全车还标配5颗毫米波雷达、13颗高清摄像头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结合总算力508 TOPS的两颗英伟达Orin-X智驾芯片,可以实现L2+级高阶智驾辅助能力。


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透露:仰望U7“重感知,轻地图”的智能驾驶方案,基于行业前沿的端到端技术架构,交付即开通。

他还强调“仰望U7是全球首款具备L3冗余能力量产轿车。”

仰望U7的惹眼技术远不止上述三项,还有“中国第一,全球唯三”的2.0T水平对置发动机、超1300匹马力零百2.9秒的动力性能、500kW快充、380mm直径碳陶刹车等等一系列好东西。

说明中国人造豪华车,不用再亦步亦趋复制外资,开始有自己的“好东西”。

“四电时代”闯无人区?

新技术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

仰望U7于2024年1月10日首发,而真正上市在2025年3月27日。这442天里仰望团队在忙什么?

技术攻坚。

以仰望U7搭载的云辇-Z 轴向电机为例。此前业内没有任何一家车企使用,严重缺少参考资料。


比亚迪工程师只知道原理,但把原理工程化,有时候需要一个世纪

光定子磁极的排列方式,就有成千上万种,想要获得最佳选型,每一种都要验证。

同时,轴向电机的耐久性也成了问题,早期雏形的测试试验中,这种电机会因为高温导致寿命缩短。比亚迪采用新材料,并且设计了全新的散热系统,确保云辇-Z“与车同寿”。

再看搭载于插混版仰望U7的水平对置发动机。

一开始也想将传统的直列四缸发动机塞进机舱,但仰望U7为了更低的风阻,车头采用俯冲式。本身高度很低,再加上易四方两台前轴电机的挤占,留给发动机的空间小得可怜。


在经历漫长思考后,比亚迪工程师想到了斯巴鲁和保时捷搭载的水平对置发动机。

这种非常规引擎具备体积小、重心低等优点,正好符合仰望U7的需求。但国内鲜有厂家研究,同时还要面对布置难、润滑难、高功率难等问题。

经过技术攻关,这台“中国汽车首款水平对置发动机”问世,它的纵向高度只有420mm,全球最小,能顺利塞进仰望U7的机舱。

同时,工程师将峰值功率做到180kW,峰值扭矩达到380Nm,几乎和同排量2.0T传统发动机类似。

并且,针对水平对置发动机容易出现的烧机油、拉缸、偏磨等问题,比亚迪采用全球首创五联机油泵,结合缸体内10路油路循环来解决。

仰望U7推出的真正意义,如王传福所说:“这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电控的基础上,首次量产实现了悬架系统的完全电动化,宣告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了‘四电时代’。”

在比亚迪看来,云辇-Z的开发是一场技术无人区的深入探索,是从基础理论研究到量产验证的全链条技术突破。


之前,电池、电机、电控快速取代发动机,带领汽车进入“三电时代”。而这一次,数万名工程师的前赴后继,让仰望U7进入“四电时代”。

有意思的是,“从此无坎坷”是仰望品牌的技术宣言,而“四电时代”最后一块拼图正好是悬架。

如今,单纯的“技术战”也已经车满为患。

激光雷达、空气悬架,这些原本为百万级高端豪车准备的硬件,也逐渐出现在十几二十万的普通家用车身上,证明“技术战”要进入2.0时代了。

售价62.8万起的仰望U7,如果只拿出大马力,以及一些第三方供应商就能搞定的“大通行”配置,显然不会有水花。

但将云辇-Z悬架、易四方技术、天神之眼A高阶智驾和水平对置发动机,这几个新技术一并掏出,60多万的豪车有了性价比。

价格战叠加技术战,在仰望U7身上得到生动体现。


回看传统燃油轿车市场,60-70万的价格,只能买到入门7系、A8L,它们还在坚持2.0T发动机,对于新能源的优化则依旧停留在48V轻混。

而这个价位,即便是定位高端的中国品牌新能源产品,也只有三电机、高阶智驾、空气悬架这些虽然高端但不算很新的产品卖点。

相比之下,仰望U7的优势非常明显。

发布会现场,王传福还讲了一个故事:一年前,仰望U7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延续成熟方案,按照原定节奏,快速上市;二是等待云辇-Z的技术成熟,将上市时间向后挪。

比亚迪选择后者。

一年卷战之后再回头,这一决策显然是对的。

结语

电动化,不是动力系统从发动机变电动机这么简单。

仰望U7用云辇-Z带领中国车企“卷”向“四电”时代。对于大多“三电”还没搞通透的国外豪华汽车品牌来说,无异于降维打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中国品牌开始用技术定义豪华,战局变得越来越有意思。

—THE END—

出行百人会 | AutocarMax

追踪汽⻋出行产业链进化,关注新产品、新科技、商业逻辑与商业人物,影响圈层中有影响力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