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想吃到健康又放心的水果,如今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稍不注意就可能掉进所谓的“网红水果”陷阱。



前段时间,央视曝光了一系列关于水果的骗局。一些普通的水果经过精心包装后,摇身一变成为价格高昂的“网红水果”。



原本只是想买点好水果吃,结果却花了冤枉钱。到底是什么样的手段能让这些水果改头换面,价格翻几倍呢?



藏乌梨

商家宣传说,这是一种来自西藏高原的独特水果,富含硒元素,甚至还有抗癌的神奇功效。精美的礼盒上印着雪山和经幡图案,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一盒九个的“藏乌梨”售价高达95元,春节期间更是涨到了195元。



实际上,“藏乌梨”不过是一种普通的梨子,经过高温处理后表皮氧化变黑,跟东北的冻梨差不多。它并不是什么西藏高原的珍稀品种,也没有特殊的营养价值或抗癌效果。



这种梨经过加热后,不仅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损失了原有的营养成分。目前世界上并不存在天然的黑皮梨品种。梨子的“黑色外衣”其实是商家为了掩盖真相、欺骗消费者而特意设计的。



原本按重量售卖的普通梨,经过一番包装和炒作后,变成了价格昂贵的“稀有品种”。这种操作背后的利润空间非常惊人。



金西梅

在旅游景点,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叫做金西梅的小果子。它们小巧玲珑、晶莹剔透,很多商家将其包装为“天然水果”,然后以高价出售。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金西梅背后藏着化学添加剂的秘密。所谓的金西梅实际上是用便宜的小桃子通过糖精、色素和防腐剂浸泡而成的。这样的处理不仅让水果失去了原有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这种金西梅吃起来像腌制过的橄榄或者水果干,几乎没有水果本身的自然味道,只有浓烈的糖精和香精味。



原本这些小个头、外观不佳的小桃子可能已经被淘汰,但经过商家的包装后,却成了赚取利润的工具。



辣椒芒

商家把小小的辣椒芒吹捧成芒果中的精品,强调它汁水充足、口感独特,细小的果核甚至被形容得像牙签一样细。这成了商家宣传的一个重要卖点。



事实上,辣椒芒的“苗条”身材并不是它的优势,而是生长不良的表现。它是贵妃芒树上的畸形果,由于光照不足等原因,果实个头较小,果核也因此变得细小。这说明辣椒芒并非优质品种,而是发育不健全的结果。



商家抓住辣椒芒稀有的特点,故意抬高价格,吸引那些想要减肥的消费者花大价钱购买。原本无人问津的普通芒果,现在却按个售卖,这完全得益于商家的成功炒作。



金沙果

丽江夜市上有一种叫“金沙果”的水果很受欢迎。它的外形圆润,看起来像椰子。店家声称它比普通椰子更有营养,是丽江的特色水果。



但实际上,“金沙果”不过是剥掉外壳、打蜡抛光的普通椰子而已。商家会将椰子的外层纤维去掉,只留下硬壳,再打蜡甚至涂上油漆,让它看起来更高级,以此吸引顾客。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商业套路。



换了新包装后,它的身价也跟着上涨了好几倍。这种“换汤不换药”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欺骗消费者,更严重的是,这种做法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



一些不明真相的游客因为好奇买了这种所谓的“金沙果”,结果品尝之后才发现,这其实就是普通的椰子,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但价格却贵了许多,完全是智商税。



野生猕猴桃

某些景区里,总有人售卖所谓的“野生猕猴桃”。他们会告诉你这些猕猴桃来自深山老林,绝对天然,营养丰富。



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野生猕猴桃”大部分都是种植园里被淘汰的次品。因为长得不好看、个头小,所以被低价卖掉,然后被商家包装成“珍稀水果”,专门卖给那些喜欢“野生”、“天然”的游客,借此抬高价格。



这是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来赚钱的一种方式,本质上是以次充好,坑害消费者。真正的野生猕猴桃由于产量少且采摘困难,价格通常较高。而景区里卖的所谓“野生猕猴桃”,价格却很便宜,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



如果消费者花高价买了这种“野生猕猴桃”,反而可能买到农药残留超标的劣质产品,不仅花了冤枉钱,还可能危害健康,实在是得不偿失。



嘉果宝

嘉宝果又称“树葡萄”,因其味道好且营养丰富而受到欢迎。但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假货。有些商家会把普通葡萄去梗,然后进行抛光和打蜡处理,再一颗颗单独包装,冒充高档水果“嘉宝果”来卖,价格也因此大幅提高。



真正的嘉宝果生长周期长,结果数量少,因此价格通常较贵。消费者花了大价钱,却买到了普通葡萄,甚至还可能因为葡萄上的蜡影响健康。



那些冒充嘉宝果的产品,即使价格不菲,质量与真正的嘉宝果相比仍然差得很远。简单来说,花高价买到的可能不是真货,品质根本无法与真正的嘉宝果相提并论,令人觉得不值。



水果骗局

水果销售的套路其实大同小异,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端倪。商家常用炒作概念的方式人为制造稀缺感,给水果贴上各种“神奇”的标签来吸引消费者。



他们还会对水果进行精美包装,用漂亮的礼盒和诱人的外观吸引顾客。销售场所的选择也很讲究,比如景区、夜市这类信息不对称的地方,专门利用人们的好奇心轻松赚取高价。



有些商家还会故意制造缺货的假象,用“饥饿营销”的手法刺激大家赶紧购买。“水果西兰花”、“爆炸桃”等,其实都属于类似的营销手段。商家把常见的西兰花切成小块,美其名曰“水果西兰花”,宣称富含膳食纤维,吸引顾客购买。



还有一些商家,会将表皮裂开的冬桃包装成所谓的“爆炸桃”,赋予特殊概念,以此提高售价。原本普通的冬桃价格也因此翻了好几倍。这种营销方式本质上就是利用消费者对新奇特产品的追求心理来增加利润。



这些水果领域的骗局不仅让大家花了冤枉钱,更糟糕的是,它们扰乱了市场秩序,使人们对水果的质量和商家信誉产生了怀疑。



面对层出不穷的水果猫腻,普通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多留个心眼,才能尽量避免掉进水果陷阱。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光明网---2025.03.28:《果断曝光!水果界确实有一批“大忽悠”》原文刊登于光明网---2025.03.25:《起底“水果骗局”!这些“智商税”水果要知道》原文刊登于环球网---2025.03.29:《这些水果界的“大忽悠”,你买过吗?》原文刊登于青春深圳---2025.03.28:《曝光!这些网红果蔬高价、有害,很多人还成箱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