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菲律宾农业部长劳雷尔宣布大米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宣布“粮食安全紧急状态”将使菲律宾国家粮食管理局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向地方政府和其他政府机构出售作为缓冲库存的大米,以稳定当地米价。同时通过采购当季收获的稻米来补充缓冲库存,从而惠及当地农民。缓冲库存是指确保能用于紧急情况以及政府救灾计划的大米库存。菲律宾国家粮食管理局此前表示,一旦宣布进入“粮食安全紧急状态”,计划在六个月内售出15万吨大米。

有人说菲律宾的粮食危机,是我们阻止了农产品出口。事实并非如此,粮食危机是他们这些年来积攒下来的恶果近些年,由于缺乏投资,菲律宾自己的农业基础建设体系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菲律宾的农业生产率只相当于东南亚国家的平均值,甚至还不如。特别是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国内的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反政府武装分子的攻击、民众的衣食住行的问题都在让菲律宾一天不如一天。




粮食危机(资料图)

菲律宾政府肯定也不能就这么干看着。他们得想办法解决这个大米缺口。可能会加大从国外进口大米的力度,让更多的大米涌入国内市场,缓解供应不足的紧张局面。但也得考虑资金的问题,进口大米也得花钱呐,而且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也不稳定,要是价格涨得太高,菲律宾的财政压力就更大了。或者政府也会鼓励本国的农民多种大米。而种植大米需要土地、资金、农资等等,很多农民本身手里就没多余的钱去扩大种植面积。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应该伸出援手帮助菲律宾,毕竟两国交往密切,可现实却没有。美国确实提出了"援助"方案,但附加了一系列条件。首先,美国要求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进一步配合美国的战略部署。其次,美国希望菲律宾开放农业市场,允许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大规模进入。第三,这些所谓的"粮食援助"不是无偿的,而是要用菲律宾的矿产资源来交换。




菲律宾陷入粮食危机(资料图)

事实上,如今形成这样的局面,美国绝对难辞其咎。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因素,便是菲律宾独立之际,和美国所签订的那些附加条款。美国在菲律宾依旧设有军事机构,在贸易发展方面,同样设置了诸多限制。菲律宾自身拥有众多的自然资源,然而却无法与更多国家开展深度合作,反倒要将自身大部分产品“售卖”给美国。如此而言,这般的独立究竟有何意义?这不就是换了一种形式的“美国产品供应基地”吗?

美国试图通过针对性地为菲提供军事援助,将它打造成牵制中国的“棋子”,鼓动它在南海与中国缠斗,以实施所谓“以海制华”战略。这其中,借菲律宾在第一岛链部署“堤丰”中导发射系统就是典型案例。在美方的算盘中,这么做可以重构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优势,又能减少直接部署中导系统可能带来的外交压力,还能增加中国在南海维护正当权益的成本。至于会不会加剧地区军备竞赛、给地区带来动荡不安,并不在“美国优先”者的考虑中。




美元(资料图)

菲律宾的粮食危机是一场复杂的多重危机,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地缘政治博弈和国内政策失误。美国的趁火打劫和中国的缺席,使得这场危机更加难以解决。对于马科斯政府而言,时间已经不多,唯有通过深刻的改革和国际合作,才能为菲律宾的未来找到一条可持续的道路。世界正拭目以待,菲律宾能否在这场危机中找到出路,不仅关乎其自身命运,也将对东南亚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深远影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