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外,刘来红的家人含泪与她告别。因突发车祸抢救无效,这位54岁的母亲被判定为脑死亡,家人忍痛决定捐献其肝脏、肾脏及眼角膜,将为4名器官衰竭患者带去新生,并帮助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
刘来红来自安徽省安庆市。2023年,她随37岁的大儿子刘先明、33岁的小儿子汪兵来到东阳,一同在江北街道一家化妆品厂工作。今年春节后,刘来红劝说年过六旬的丈夫在老家休养,自己则与儿子们返回东阳继续打拼,计划再奋斗几年回乡养老。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碎了这个平凡家庭的生活。
3月19日20时11分,结束工作的刘来红在回家途中,被一辆疾驰的汽车撞倒。事发后,她被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救治。20日上午,刘先明与汪兵接到交警电话后匆匆赶来,当晚,经全力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的刘来红被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得知母亲的情况不容乐观,兄弟俩立即通知了远在安徽老家的父亲汪金店。“看着病床上一动不动的母亲,我整个人都是懵的,明明那天中午吃饭还见了面……”刘先明哽咽地说。
刘来红入院时已出现心跳骤停,虽经抢救短暂恢复过生命体征,但由于脑部长时间缺氧,最终判定为脑死亡。3月25日,在重症监护室外守候的第六天,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父子三人详细讲解了器官捐献的意义。兄弟二人意识到:“如果捐献器官能救更多人,我们愿意。”
刘先明告诉记者,起初,父亲汪金店因传统观念难以接受捐献。在经历了几天的思想斗争后,最终作出了器官捐献的决定。3月30日下午,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父子三人在《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上签字,完成捐献流程。手术前,全体医务人员向刘来红鞠躬致敬。
“他们无私的决定让我们敬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也是我市今年第3例人体器官捐献。”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刘先明和汪兵也特别提出:“希望妈妈的事能让更多人了解器官捐献。”近年来,随着市民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和认可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的队伍中。截至目前,我市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登记人数已超过4300例。
记者丨东阳市融媒体中心 马歆晨
编辑:傅雯君
二审:董之震
终审:吴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