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承建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步入装饰装修施工阶段。
该工程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于2024年1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7.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型医用设备用房、中医特色诊疗用房、科研用房、教学用房、数据中心用房、临床诊疗中心用房、公共卫生中心用房、国际医学交流合作中心用房及辅助用房、配套设施等。
不同于传统房建类项目,医疗建设项目的管线布置集中且种类繁杂多样。如何在保障各类管线在使用功能、美观性和维修便捷的同时,降低管线碰撞的可能性,成为项目技术攻关的一大难题。为此,项目技术团队组建“健匠筑医”职工创新工作室,通过BIM数字化技术赋能、标准化流程管控和智能化运维预演,构建了一整套全周期管线综合施工体系,累计解决管线碰撞问题547条,有效避免返工、拆改,形成“一次建造、全程可控”的长效管理机制。
在施工方案的智能化升级上,项目团队还创新引入AI技术。面对肥槽深度大、施工空间狭小导致回填不密实的技术难题,团队通过AI助手即时获取了“流态固化土技术”要点和精确配合比等关键信息,通过试验段验证,回填密实度较传统工艺确有提升。此外,通过建立本地规范资料库,“喂养”项目专属的“AI工程专家”,持续地训练和优化,已能够快速响应各类专业咨询,帮助技术人员在庞杂的规范体系中精准定位所需条款,大大减少人工查询所需的时间。在“AI专家”的协助下,项目技术人员尝试性撰写《落地脚手架施工方案》,解决了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规划建设600张床位,并同步建设高质量临床诊疗中心、面向全国的公共卫生中心和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等国家医学中心功能项目,预计2026年正式投入使用,在加快青浦新城医疗卫生资源补短板、增功能、提能级的同时,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卫生健康产业发展,助力推动长三角在医疗方面的“一体化”进程。
原标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新城院区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栏目编辑:杨玉红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