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实习生 吴佳楠 记者 陆文杰) 古树名木,又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古树名木,近日,常州市启动了“一树一评估一方案”的全面筛查行动,旨在对全市的古树名木进行细致体检,制定针对性的养护方案,确保它们能够持续健康生长,延续城市文脉。
“树医生”上岗,为百年古树做“体检”
在常州市的未园,一场特殊的古树“体检”工作正在进行中。古树名木养护检测人员身穿工作服,手持专业仪器,在一棵135年树龄的樟树前忙碌着。古树检测人员黎海棠一手拖着带拉杆和滑轮的白色小车设备,开始绕着树转圈探测。这是一台专门探测树木根系的雷达,一圈、两圈、三圈,同时他还要仔细观察着手上平板电脑屏幕上的实时记录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来判断地底下树木的根系情况。
这棵樟树树干呈黄褐色,树皮有明显的纵向龟裂。为了准确评估它的健康状况,黎海棠随后采用了弹性波树木断层画像诊断仪——这是一种利用声音在健康木质部和腐烂木质部之间的不同传导特性进行检测的设备。工作人员在树干上选取合适的高度,将设备绑定在树干上,通过该设备生成树木横截面的断层影像,以分析其健康状况。
“这棵樟树属于古树名木类别,树龄较长,我们必须确保它的生长环境适宜,避免病害侵蚀。”黎海棠介绍,通过专业设备,可以精准测定树木的健康情况,并据此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方案。
精准评估,出具古树“健康体检报告”
古树的健康状况并非凭肉眼观察就能准确判断,因此,专业检测设备在古树养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检测结束后,黎海棠为这棵樟树出具了一份详尽的“检测报告”。
这份报告涵盖了多个关键指标,包括:根系分布与密度,判断根系是否发育良好;土壤pH值与有机质含量,评估土壤环境是否适宜树木生长;树干内部健康状况,分析是否存在内部空洞、腐朽或其他病害。
“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古树当前的健康状况,还能为后续的养护和复壮提供精准依据。”黎海棠补充道。例如,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土壤pH值偏酸或偏碱,养护团队就可以针对性地调整土壤环境,增加有机质含量,使其更适宜古树生长。
一树一档,494株古树名木逐一“过堂”
根据常州市城管局绿化管理处提供的数据,目前常州全市共有古树名木494株,其中包括古树468株、名木26株。这些古树名木不仅具有观赏和生态价值,更是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坚持古树名木原址保护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开展古树抢救复壮工作,加强日常巡查,确保它们得到最好的保护。”常州市城管局绿化管理处处长戚维平表示。
据悉,常州今年将建立完整的古树名木及古树后备资源普查档案,更新树牌,采取围栏保护和土壤清理等方式,进行全面挂牌保护并纳入古树名木巡查系统。同时,启动全市市域古树名木保护规划(2024—2035年),组织广大市民和绿化爱好者进行古树认养,依托“古木传承”古树名木保护人才工作室等平台,开展实操培训、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相关知识等活动,真正让古树名木在健康的环境中生长。
(常州市城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