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3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情况。封面新闻记者获悉,《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其中明确实施数字中文推动产业升级行动,推动语言资源、语言翻译、智能机器人、中文内容服务等软硬件产品研发应用,支持围绕语音、语料、语言应用生态形成产业聚集,鼓励创建语言产业应用示范品牌。
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现场。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意见》强调,实施数字中文服务教育发展行动。服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成果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地方智慧教育平台上推广共享;助力打造中国版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研究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教学新范式,研制大语言模型能力素养框架(师生版);提升信息化场景下教师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应用系统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数字化赋能力度,高水平开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信息化手段促进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和培训。推动全球中文学习平台、中文联盟平台等建设,提升国际中文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实施数字中文助力科技创新行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强有组织科研,探索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等理论和技术创新,重点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多模态信息处理、语言理解与生成、跨语言跨模态翻译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意见》明确,坚持试点先行,支持面向重点行业、战略区域和关键学科等的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建设与应用。强化语言文字信息化研究成果转化,鼓励战略急需、产业紧缺、民生期盼的数字化语言服务示范应用。加快布局支持一批新型语言文字交叉领域科研机构,重点建设多语言智能化科技创新中心和实验室。支持数字中文建设、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的学术研讨和竞赛活动。
实施数字中文赋能文化传承行动。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赋能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国语言资源博物馆和地方语言资源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建设好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以信息化手段加强全民语言文化素养的监测反馈、资源开发和教育活动。推进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成果的数字化应用。加强古籍数字化整理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甲骨文数字化共享。实施中华文化优秀课程多语种数字化全球传播计划,推动构建中文数字化国际化的立体传播体系。
《意见》还指出,实施数字中文促进社会进步行动。服务数字社会精准化普惠化便捷化建设,持续提升关键领域数字中文服务水平。指导关键任务场景语言翻译数据库建设,研发特定科技产品,服务国家外交,维护国家安全。推动国家应急语言服务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智能化服务模式创新,支持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应对。支持研发面向语言障碍人群、老年群体的科技设备,鼓励智能终端设备的适老化研发及无障碍改造。支持数字时代的语言生活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