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东,1986年10月出生,景德镇景涵陶瓷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系国家一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能工巧匠”,“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琢器利坯”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届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荣获全省及分赛区第一、全国第二的好成绩。现为景德镇技师学院教师。

一支混沌初开的茶具小泥坯,厚墩墩的,杯口、杯底处沾满泥坨。他用利坯刀法削薄,仅在1分钟内,就把这只198克重的泥坯削的只留下薄薄一层胎骨。

一支重22克的泥坯小杯,素烧后将缩到18克,已属薄胎瓷茶具类范围。

他要在素烧前利到18克,这是对其利坯功夫的极大考验,其中每削料1克都是如履薄冰,他手摸、耳听,以及不断调整刀具弧度,心手合一,娴熟操作,快速实现脑中所想……




王景东

在位于昌南新区孵化基地王景东的公司里,一面硕大的荣誉墙承载着他职业生涯的辉煌历程。今年38岁的景涵瓷庄品牌创始人、国家级技能大师王景东,脸上始终洋溢着轻松自信的微笑,他朴实、开朗、勤奋,是员工的好榜样、学生眼里的好老师。他把品质追求立为从艺操守,他带领的团队被评为技术过硬的匠心企业;月产量万件以上,生产和创新能力名列纯手工同行业前茅。

他在探索新型制瓷技艺,孵化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带动手工制瓷技艺的传承创新以及生产运用方面成绩斐然。他大胆改良产品设计、工具、工序、工艺,仅外观设计就有龙子壶、御瓷盖碗等24项产品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王景东

王景东从小出生于浮梁农村,父母以种地为生,生活过的清苦,为减轻大人压力,他中学毕业就进了一家陶瓷作坊,从学徒打杂做起,学会了制陶手艺,独立为老板利坯。2010年开始自主创业成立公司,一路高歌猛进,利坯技艺已臻化境。到荣获国家级技能大师称号,各种荣誉接踵而来,荣耀满载。

“景德镇有句行话‘三分拉坯,七分利坯’,足见利坯的重要性。”王景东介绍,拉坯是在泥湿时进行,而利坯则需坯体干至七八分时操作。这时的坯体拿起来没问题,但稍一用力,就成了粉末。要把一个坯体利得又薄又均匀,是对利坯者技艺的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利破坯体。




利坯过程

在景涵瓷庄王景东办公室,摆放了多款设计样品,一套迭代升级的四代泉眼盖碗泡茶器,是公司新产品。他百看不厌,一有空就琢磨其开发的新思路,不断推陈出新。

泉眼盖碗泡茶器的创意始于2023年下半年,他从壶和盖碗的造型出发找灵感,把壶和盖碗相结合做成一款新式泡茶器。经过反复打磨与实践,完全打破了常规盖碗出汤方式,改造为盖碗底部出汤,采用手指按压壶盖气孔控制出汤的气压原理,完成了第一代手控出汤盖碗。随后,根据市场的反馈意见,他又进行改良,先后由第一代升级为二、三、四代的泉眼出汤的泡茶盖碗。








各代泉眼出汤的泡茶盖碗

第四代泉眼盖碗在第三代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环绕一周的泉眼出汤孔上再创造,把壶盖上出汤孔设计为具有一定寓意的纹饰镂空造型,一边设计成镂空祥云纹饰,相对应的一边设计为雕有传统如意纹饰,吉祥和如意两种纹饰造型搬到泉眼盖碗上,优化了功能结构及使用价值,新式泡茶器具有了文化气息与内涵,是传统盖碗的一大创举。

这款现代泉眼盖碗在保持传统风格基础上,加入了现代设计元素,赋予美好寓意,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不仅提升了其使用价值,又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产品一经投放市场,就深受瓷器爱好者及茶友的青睐与好评。


第四代泉眼盖碗

“创作多样化,非遗传承创新也要与时俱进,要表达这个时代的语言。”他说,陶瓷行业最近两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一些传统的工序逐渐被科技所替代,替代是帮助更好的传承。例如修坯,出现了智能的修坯机,它只是帮助工人把坯修的更好,如果一个本身坯都修不好的人,他用修坯机也是用不好的。

“从前的学门手艺解决温饱的说法放到现在行不通了。”新时代需要传统手艺人做一个综合型匠人,才能应对当今和未来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技术能手,他深知肩上的责任,他到技师院校做老师,就是为把知识技能传递给更多的年轻人。他在工厂和学校来回奔波,处理生产事物和为学生传授技能,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浑身充满干劲,乐此不疲。他要让传统陶瓷非遗手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主笔:王东

编辑:徐培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