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清明节是在公历的4月4日,也就是本周的周五,提及清明节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很多人可能会直接回答,肯定是上坟祭祖,这个习俗流传了上千年,《周礼》当中就记载了墓祭制度,汉代后逐渐盛行。唐代将寒食节(禁火祭祖)与清明合并,形成了扫墓的核心习俗。
那么清明节为啥人们热衷于上坟祭祀呢?
它是迷信吗?显然不能这么看待,在笔者看来,清明上坟它是传承孝道的一种方式,人们通过祭扫强化家族血脉认同,表达对先人的追思。当然也是为了祈福,因为清明正值春耕开始,祭祖祈求丰收平安,体现农耕社会的自然规律。
除此之外,我们还不要忘了,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时候是阴阳相交的一个时间节点,古人认为清明上坟祭祀,是遵循天时地利,这样逝去的人,也能感受到清明景象。
按照正常来讲,既然是清明节,那么在当天祭祀岂不是更好,为啥会出现“前三后四”的一个说法呢?
清明节上坟,很多地方都有“前三后四的”的说法。所谓的“前三后四”指清明节前3天至后4天均可祭扫,共7日。为啥祭祀的时候,不像七月十五一样,在当天祭祀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非常重要。
其一,我们现在看到的清明节,和以前古人说的清明还不一样,因为现在的清明节,融合了上巳节,寒食节的一个传统,而这两个节日,恰巧就是在清明前后,比如说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三月初七是清明节,刚好相隔4天。
因为多个传统节日的融合,所以这就导致了,清明节的祭祀时间也发生了大的一个改变,最终形成了“七日祭扫期”。
其二,为了兼顾农事,要知道这个时候,正好是春耕最为忙碌的时候,我们需要分散祭祀的压力,所以人们不一定非要是在清明节当天祭祀,也可以选择清明节之后,对其进行祭祀。
而且从现实的角度来考虑,清明祭祀前三后四,也是为了更好的安排时间,同时南方多雨,这个时候分散祭扫也可避开极端天气影响。
清明节当天上坟好不好?
有的人讲,清明节当天不适合上坟,因为清明当天原属寒食节,人们认为应纪念介子推而非自家祖先,需错开时间。 还有人认为,清明当天阴盛阳衰,祭扫可能影响健康或干扰祖先“收福”。
在笔者看来,清明节当天上坟其实是非常合适的,而且也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个时候正好是在假期之内,祭祀的话,不用慌里慌张,也不用请假。而且本身清明节,就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这天不祭祀,反而选择前三后四,倒是有些本末倒置了。以前是因为节日比较多,而如今融合在一起了,所以在当天祭祀其实是最好的。
清明节上坟的传统方式还有讲究?
祭品与仪式:
供品:荤素分置(左五右六),象征阴阳调和;水果选苹果、橘子等实心果,忌梨(谐音“离”)。
添土:从坟墓左侧取五铲土,右侧取六铲土,寓意排水防塌,避免破坏山体结构。
时间:清明节当天,上午9-11点(巳时,阳气渐升)。
避讳事项:忌穿红衣、忌嬉笑打闹、忌随意拍照,返程避免经过娱乐场所。
笔者认为,祭祖不仅仅是仪式,更是家族记忆与价值观的传递。 我们可以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活需求,赋予习俗新内涵(如错峰祭扫、环保祭品)。一般来讲,像我们当地,都是清明节当天祭祀,“前三后四”很少听到长辈提到,当然如果你实在没有时间,也可另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