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据河南师范大学官网显示,近日郭海明教授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郭海明教授还兼任副主任,学术研究方向为不对称合成、核苷合成方法学研究、核苷类药物的设计与合成。3月26日河南师范大学举行“双一流”创建化学学科专家论证会,郭海明教授出席并讲话()。




郭海明男,汉族,河南登封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中原学者等。1997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在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导师:渠桂荣教授);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所有机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导师:蒋耀忠研究员/龚流柱教授);2007年-2008年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分子生物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为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2013年至今为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洛阳师范学院院长等职务。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兼任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平原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河南省有机功能分子与药物创新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药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郭海明教授的学术研究方向为不对称合成、核苷合成方法学研究、核苷类药物的设计与合成。设计合成了系列非环核苷、杂环核苷和多环及荧光核苷类化合物,并对嘌呤碱基的不同位点进行了选择性结构修饰,对设计合成的新核苷类化合物也进行了初步的活性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

Chem,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共发表SCI研究论文一百余篇。在应用研究方面,与新乡拓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联合开发,分别对系列核苷及阿糖核苷新生产工艺进行研究,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所开发的工艺选用廉价易得的原料或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为原料,选用水或低毒的有机溶剂,生产工艺简单、收率高、成本低,同时也延长了企业的生产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系列核苷生产新工艺于2007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系列阿糖核苷生产新工艺于2014年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胞嘧啶生产新工艺获得了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空气氧化脱肼法合成阿糖腺苷及其类似物的专利获得了2018年河南省专利一等奖。

课题组主页:https://www.htu.edu.cn/hxxy/2011/0105/c3516a46609/page.htm

来源:化学加综合自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化学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