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十多年,消防逐步变得焦虑起来。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怕起火。一听说本地起火,那感觉,就好像这把火是自己放的,坐立不安。如果你这时候发布了火灾消息,当地消防一是想立即给你删除掉,二是觉得你真的是个坏人,蓄意制造舆情,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我记得有消防大队的人加我微信、或者留言、或者打电话,张口就是,你今天发的这个火灾,造成了不好影响,影响了我们市的营商环境……

难道,不是发生火灾这家单位造成了不好影响吗?

我记得之前好像不是这样的。那时候,起了火好像没追究过什么人,也不用担心啥,居民住宅家里起火,根本不可能追究到社区、派出所什么的。

从九十年代,到二千年代,大火不断。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火灾,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深圳清水湾大爆炸,洛阳东都商厦火灾,阜新艺苑歌舞厅火灾……,大火促成了消防法的制定,也推动了消防事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新材料新业态的出现,带来了更多火灾,这本来也是件正常的事儿。要想把火防住,大家老早就看明白了,那要靠全社会的努力,消防部门一家根本没这本事。

但确实我们是越来越卷了。当然大背景是追责越来越多,越来越泛,之前大多追究直接相关的,现在一些间接的也要追究,将来估计要追究到教育局、组织部和纪委,因为他们也能扯上点间接责任。

卷的结果,就是更加焦虑,更加不放心。一保险不行,还要双保险,三保险,四保险。比如防火卷帘的启动,一要能现场启动(摁按钮,拉铁链),二要能远程手动启动,三要能程序自动启动,四要能温控自动启动。因为老是怕它不起作用,所以就很焦虑,必须搞多重保险,但真发生火灾了,卷帘能不能放下来,仍未可知。

事实上,尽管很焦虑,但消防就是全员动员,日夜无休去干活,也干不了多少,每次火灾之后就发现建筑违章、单位不遵守消防规定,这也说明违规是多么普遍的存在,不可能通过这么点人的管理就能消除隐患,做到天下无火。

消防自己也知道这些,因此就想督促别的部门和单位、个人去干,但显然难度更大。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凭啥听消防的,别说消防,就是政府下了命令也未必能够执行的好。

前几天,火调专家李建林去世,靠山屯发布过两条消息。

在腾讯新闻、网易新闻,有一些人在留言中发布疑问:啥是火调啊?

网友回复,有说火箭调查的,有说火药调查的,有说火星调查的,还有问是不是火力调动?有人直接发泄不满:小编真能省!火调专家,多打两个字能累死你吗?

这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可以看到其实消防并不广为人知,在消防圈内大家觉得最为简单的名词,在社会上却没人知道。

总结一下,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尽可能科学地定位消防,从而研究做哪些事情、如何评价,减少一些内卷和焦虑,给消防人和社会都增加一些幸福感,还是挺值得思考的。

学习资料

靠山屯闲话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

未来不迎,纵情向前。

屯主微信号:ifire-ta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