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留尼旺岛,位于印度洋西部的马斯克林群岛,面积2512平方公里,为法国的海外省之一,这里与法国本土相隔一万多公里。


留尼旺虽然是个小岛,但人口有近90万,属于人口密度很高的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法国援助。

在这里,大约有5万华人,除了少数外,均为广东顺德、梅州客家人,以及少量的潮汕人后代。岛上的法语是官方语言,但客家话,在被人们普遍熟悉。

十九世纪初,留尼旺迎来了第一批的华人,当时是清嘉庆年间,法国为开发这里,开始从中国东南沿海大规模招募华工。

这些人来了之后,从事甘蔗种植和其他农业劳动。


到了1875年前后,伴随着这些华工生活的稳定,消息传回国内,大量的广东顺德、梅县的客家人来到这里,形成第二次移民高潮。

这些来到留尼旺的初代客家人,家境贫寒,文化水平很低,他们漂洋过海只为谋生,大多是以自由劳工的身份过来的,有的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在留尼旺的一座陈姓祠堂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个记录:1904年的时候,18名广东梅县人从汕头登上一艘帆船,一路前行,准备到毛里求斯投奔亲友。但是,中途遭到风暴,帆船迷失了方向,他们漂流到了留尼旺,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邓锐在其著作《梅州华侨华人史》中也有这样的表述:一战期间,法国、英国与北洋政府达成协议,协约国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服务于英军的有10万人,服务于法军的有4万人。

这其中,很多人被转送去了留尼旺。

时间来到 1967年,在留尼旺住下来的客家人,开设的各种商业网点已经达到了近800家。

而到了今天,他们的商业网点,已经掌握了 60%的零售贸易和30% 的进口贸易。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留尼旺的一家连锁超市,老板姓张,老家在广东梅县。

张氏一脉,1928年来到岛上人口第三大的城市圣皮埃尔做小买卖,不到100年的时间,超市就成为留尼旺第二大规模的零售企业,也是华人开的规模最大的超市,员工超过了5000人。

再举一个例子:老家梅县的客家人杨氏三兄弟,发现留尼旺近八成的人都以面包为主食,于是他们迅速创办了面包公司。

从1979年开业至今,已经成为了留尼旺最大的面包工厂,从广东老家引进的各类面食有600种。

如今的如圣保罗市和圣瑞米市,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很多人已经与当地的克里奥尔人、法国人通婚,完全融入当地社会。

客家人不忘故土,岛上华人坚守中华文化,所有公立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设立中文课。而逢年过节,这里遵循的祖规祖训、仪式分毫不差,甚至比老家更具传统。


来留尼旺旅游的国人很多,这里曾经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印度洋最后的冒险乐园”,在广州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也曾经获颁“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

来这里,可以体验乘直升机、滑翔伞、冲浪、观鲸、潜水、攀岩等项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