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黑龙江日报报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又传捷报,全长1127米的管道成功穿越国境线,与俄罗斯境内的接收井平稳对接。据了解,这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首条黑龙江盾构隧道管道安装工程,这种新的安装工艺填补了我国小断面盾构隧道安装大口径管道的技术空白,创造了历史。中俄天然气管道工程是我国能源战略中重要的一项工程,是我国引进境外油气资源所建设的最大口径、最高钢级、最大输送压力的管道工程。

俄罗斯能源部表示,蒙古国国家鉴定委员会批准了“联盟东方”天然气管道项目。“联盟东方”天然气管道将穿越蒙古国,成为“西伯利亚力量 2”号管道的延续。天然气管道建设事宜是在俄罗斯能源部部长齐维列夫和蒙古国无任所大使恩赫包勒德举行的工作会晤期间讨论的。俄罗斯能源部发布消息说:“项目已经获得蒙古国国家鉴定委员会的批准”。齐维列夫指出,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将为俄蒙长期合作注入新动力。



天然气输送管道铺设(资料图)

去年,有消息传出,蒙古国政府并未将该管道纳入未来四年的政府规划当中,他们已经单方面搁置了这一合作。但今年画风突变,他们突然很积极,背后原因或许可以归结为一个字:钱。俄乌冲突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但结果已经可以预见。俄罗斯即将从战场上的泥潭里走出来,而恢复经济活力势必成为头等大事。对于俄罗斯来说,“西伯利亚力量2号”不仅仅是一条天然气管线,更是他们能源出口新布局的关键一步。

更重要的是,美国在整个事件中的角色变化也很有意思。拜登时期,美国对蒙古国相当热情,甚至在2023年搞了联合军演,把蒙古国捧得很高。但特朗普上台后,对蒙古国的兴趣明显下降,甚至表态要同时发展与中俄的关系。蒙古国这才意识到,美国根本不可能每年给他们20亿美元的好处,还不如赶紧抱紧中俄这条大腿。据专业估算,"西伯利亚力量-2"过境蒙古国,除了10亿美元的过境费,还能带来很多附加收益,每年保底也有20亿美元左右。



美国与蒙古高级官员会谈(资料图)

目前,中俄蒙三方的谈判仍在继续,但能否达成协议却是未知数。俄罗斯希望通过这条管道获得巨额资金缓解财政困境,而中国则在价格问题上占据主动,不急于妥协。蒙古虽然急于推动项目,但在中俄的博弈中显得无能为力。对俄罗斯来说,这场谈判关乎它的经济命脉;对中国来说,这只是众多能源计划中的一个项目;对蒙古来说,这却是它提升经济、改善民生的重要机会。三方的利益错综复杂,导致这场谈判迟迟没有结果。

其实这事儿也不难理解。对俄罗斯来说,这条管道是能源出口多元化的重要一步,摆脱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对咱们来说,稳定的能源供应也很重要,但也不能当冤大头。所以,这价格谈判,就像菜市场买菜一样,你来我往,讨价还价,很正常。关键是双方得真诚,得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平衡点。这就像咱们平时过日子一样,买东西不能光图便宜,还得看质量。价格合适,质量又好,那才是好买卖。这中俄蒙天然气管道的事儿,还得慢慢谈。急不得,也急不来。



俄罗斯天然气站(资料图)

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能源合作已成为国家间战略关系的重要纽带。“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虽面临波折,但中俄双方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无论是探索经哈萨克斯坦的新路线,还是在原有项目上继续沟通协商,都展现出双方合作的决心。而美国妄图横插一脚,离间中俄关系,破坏双方能源合作的企图,在中俄坚定的战略互信和紧密的合作关系面前,注定难以得逞。未来,中俄能源合作有望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深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