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严谨务实,随着一声巨响,彻底给炸成了灰。
就在上周,德国政府把耗资30亿欧元建造、运营仅仅几年的莫尔堡现代化火力发电厂,炸成了废墟。
更离谱的是,在炸的时候,两座百米高的巨型锅炉,一个轰然倒塌,另一个却纹丝不动,反倒烧起大火,浓烟滚滚,说好的环保直接造成了一场小型生态灾难。
炸完之后,德国总统于3月25日正式发布命令,解散朔尔茨内阁。
这个近几十年来最散的红绿灯政府,给德国留下了一堆烂摊子:经济连续两年衰退、电价飙涨、工业外流、能源危机……
而他们下台前的“最后一炸”,也算是让全世界再次见证他们的魔幻。
01
时间倒回2015年,时任汉堡市长、如今即将卸任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意气风发地按下莫尔堡电厂的启动按钮。
这座电厂曾是全球火力发电的标杆。2015年建成时,它不仅是汉堡港的电力命脉,还被默克尔政府当作技术输出的“金字招牌”。
2017年,中国电力代表团专程来汉堡学习,德国人骄傲地展示着这座电厂的先进技术。谁曾想,不到十年,德国人亲手用炸药把它送上了天。
绿党对莫尔堡电厂的敌意,从一开始就写在脸上。尽管电厂通过了环保评估,但绿党咬死“燃煤发电不环保”,硬是只允许其16%的发电量接入电网。
结果电厂成了摆设,大股东瑞典Vattenfall公司亏到吐血,最后只能折价甩卖。
2021年《煤炭退出法》通过后,即便在2022年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时,德国重启多座煤电、核电厂救急,莫尔堡却因绿党死磕,成了“弃子”。
绿党的逻辑简单粗暴:燃煤电厂是“旧时代的毒瘤”,必须彻底铲除,连重启的后路都不留。
但普通民众的账单却在飙升——2022年能源危机时,德国电价暴涨300%,企业外流、工业萎缩的隐忧已浮现。
绿党对莫尔堡的执念,堪称“环保原教旨主义”。他们坚信,只有彻底炸毁电厂,才能彰显“转型决心”。
炸电厂容易,但电从哪来?绿党的答案是:绿氢!德国政府计划在电厂废墟上砸79亿欧元建“绿氢中枢”,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听起来高大上,但问题来了——绿氢需要大量廉价电力,而德国连基本用电都难保障。
这些年来,德国简直跟着了魔一样,明明是一个发电大国,自己却因弃煤弃核,最后连北溪天然气管道也被炸了,彻底沦为电力进口大国,每年要靠进口法国核电填补。
而讽刺的是,核电,又恰恰是绿党深恶痛绝的。
这简直是“左右互搏”的经典案例!一边砸30亿建厂、3亿拆厂、再砸79亿搞绿氢;另一边,电价飞涨、工业外流、民生怨声载道。
等炸完了,绿党高官们忙着剪彩庆功,德国政府兴高采烈,丝毫不顾及普通人的日子越来越难。
02
这些年,德国所谓的能源转型,像极了一场毫无章法和规划的乱搞。
他们早早弃核,结果2021年电价飙到每度2.4元人民币,全欧洲最高。
他们大力推广风电、太阳能,却因“靠天吃饭”导致供电不稳,最终不得不重启污染严重的褐煤发电。
更魔幻的是,德国北部风电充足,但南部缺电时,宁愿绕道波兰、捷克输电,也不愿修高压线,因为民众觉得高压线“会致病”。
如今,莫尔堡的废墟成了一面镜子,照出激进政策的代价。
当“政治正确”压倒现实需求,当“环保理想”变成利益博弈的工具,受伤的不仅是电厂,更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这两年,高昂的电价和能源成本,让德国企业苦不堪言。化工巨头巴斯夫将生产线迁往中国,汽车行业裁员潮席卷大众、宝马,连中小企业也撑不住了。
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直言:“生产基地外迁已成趋势,这是结构性危机。”
2025年德国GDP预计仅增长0.2%,失业人口可能突破290万。而绿党还在强推2035年禁售燃油车、取消化石能源补贴。
环保的终点,难道是把现代文明炸回石器时代?
魏德尔针对此事发表声明
03
德国的教训,给全球上了一课。环保固然重要,但若脱离现实、一味追求“政治正确”,只会让国家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
绿党的激进主义,表面上高举“拯救地球”大旗,实则绑架政策、加剧社会分裂。而普通民众,成了这场“环保秀”中最无奈的买单者。
或许,德国人真该冷静想想:环保与生存,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若连稳定的能源供应都保不住,再宏伟的绿氢蓝图,也不过是空中楼阁。
不管如何,德国这场“神操作”终将成为教科书级的反面案例。毕竟,用30亿欧元炸掉自己的工业标杆,这种“壮士断腕”的勇气,恐怕连老天爷都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