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办官网转载大公文汇网两篇文章,并首次明批李嘉诚的港口交易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企图蒙混过关,令人失望。港澳办官网此前转载大公报的几篇文章,都是属于暗批。而此次话说的很重,说明李家到现在还存在侥幸心理。
3月29日,港澳办官网转载大公文汇网两篇文章《港各界:港商须有底气 不应向霸权主义低头》、《香港各界支持依法审查长和交易“回头是岸,请与国家站在一起”》。
港澳办转载文章时说,《大公报》连日来一再发表文章,质疑长和的港口交易并非正常商业行为,希望从维护香港和国家发展高度审慎处理,可谓苦口婆心。
但有关企业非但听而不闻,反而搞“公关”伎俩,散布所谓“在商言商”、政府方面“一早知情并不反对”、交易将在4月2日如期签约等烟幕,甚至将各方好意规劝视为“文革式批斗”,企图误导视听。可见这不是对交易存在错误认知的问题,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企图蒙混过关,令人失望。
这段话的信息量很大,说明了三个问题:
1、长和港口交易的所谓“在商言商”,根本就讲不通。
首先,本次交易并没有进行全球招标,价高者得。而是只找到美国资本秘密进行谈判,并在两天快速达成交易。第二,在特朗普没有说想控制巴拿马运河之前,长和从未说过要销售港口。
此前,内地企业曾多次报价想收购长和港口,都被李家拒绝。有自媒体披露,2015年招商局出资1500亿买港口仅40%的股权,被拒绝。2016年,宁远集团出资1600亿,被拒绝。2021年,招商局集团报价320亿美元求购巴尔博亚港,回复:非卖品。2023年,中远海运加价到350亿美元,换来一句:资产重组中。
而此次贝莱德出价仅228亿美元,就收购了大部分股权,比此前内地企业的最高价低了128亿美元。很明显,长和此次港口交易,就是为了规避政治风险,急于把港口只卖给美资,想先把“生米煮成熟饭”,然后让相关单位批准,李家是很清楚其中地缘利益的利害,怎么不先找中资收购呢?
2、政府方面根本不知情
据港媒报道,李嘉诚3月4日宣布达成交易后,港府才急忙和李家接洽,大陆相关方面也是不知情交易的。因此,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政府方面一早知情并不反对”。
3、还在外媒释放4月2日如期签约等烟幕弹
本博主记得,是彭博社最近不断的引用所谓知情人士的说法,说是4月2日长和和贝莱德会如期签约等。其实,就是想试探港府和大陆的反应。在这则消息放出来后,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才首次出来表态,要进行反垄断审查。
从整个事件的进程来看,李家是一早就站到了美国那边,受到批判后,还不知悔改,用“公关”继续狡辩,用释放“烟雾弹”试探官方的反应,最后逼着官方出手。就像港澳办所说: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企图蒙混过关。
直到现在,李嘉诚的港口交易只是4月2日不签约,还并未取消交易。此次官方出来把话说明了,等于揭开了李家虚伪的面纱,也是再次提醒李嘉诚家族,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最后非要逼着官方出手。
其实,李嘉诚家族是很懂和政府合作的。李家的大部分生意,其实都和政府有关,比如地产、港口、基建等等。在此次的港口交易中,李家是明显站错了队伍,给人递刀子。在民族大义面前,希望李家悬崖勒马,及时改正错误,不要只顾自己的私利,不顾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