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鼠为鸭”的江局长,鼎鼎大名。近日传来消息,似乎已调任到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属于之前昌东分局的上级单位。

记者联系到所在单位,回复“江某某已不在昌东分局工作,仍是该局一位普通工作人员,没有被升职。”

没有升职不是重点,而是那个曾经让绝味鸭脖暗暗叫苦的江局长,为何仍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呢?

江局长的这句“经反复对比,确认这个异物就是鸭脖。”早已成了互联网名言,“指鼠为鸭”也极大丰富了中文的语料。

而江局长的结论,也与江西省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论相冲突,这样一位办“公”人员,能否监督好当地的市场情况,这里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人们对于江局长的质疑,自然在于他缺乏实证精神,不实事求是,硬是颠倒黑白,闹出非常荒唐的笑话。

既然做的是“公”事,就应该有客观的视角,不能在没有确凿的调查背景之下,借助于自己公信力的帽子,就去得出结论,这样会加大民间的不信任情绪。

在鸭脖事件发生当初,江局长的这个结论在媒体上,是有一种以势压人的效果的,他的意见显然默许了一种权威性,但是这却难以被消费者以及学生们所接受。

江局长既然到了上级单位,虽然岗位是否升迁,并不确定,但是当时勇敢地指出是“鼠头”的那个学生,他的境况到底如何呢?

如果一个说假话的人,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惩罚,反倒是说出真话的学生偃旗息鼓了,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教育示范,对于“指鼠为鸭”的反思也并不彻底。

善待说真话的人,这本身就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教育,我们在面对虚假,面对不公,面对食品安全和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时候,应该勇敢地指出来,发现问题才能够解决问题,尤其是孩子们提出问题的时候,不能用以势压人的方式,压制他们的表达,不然会被他们误以为这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课”,我们这个社会本应该给他们提供更有营养的课程。

江协学局长至今还没有任何道歉的消息,似乎是以为互联网的记忆不长,时间久了,大家就会忘记了当初的事情。

但是好在“指鼠为鸭”这个成语被发明了,词语本身的生命力远比互联网热搜们更加持久,在街谈巷议的时候,只需要闪出这个词汇,人们就会瞬间回忆起,当时是有这样一个局长,坚持说不是鼠头,就是鸭脖来着,这种记忆着实令人困惑。每次我路过绝味鸭脖的时候,看到这四个字,都会联想起“指鼠为鸭”。

说真话需要勇气,更需要付出代价,但是它光荣的,属于社会责任感的一面,却不应该被忽视,我们在最初接受教育的时候,就从学校里面学到了“真善美”这三个字,“真”是第一位的,“美”很重要,但是却不可以替代了“真”,一个以牺牲真实的美好,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洞而缺乏力量。

记住“指鼠为鸭”,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