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既是老年人的夙愿,亦是未老者的期盼。从帮扶生活细微之处,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建设街道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新思路、新举措,聚焦辖区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坚持“阵地资源”“共建资源”“队伍资源”相融合,持续丰富社区养老新模式,让社区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温暖的优质服务,助推基层治理优化升级。

撬动阵地资源强化组织所能

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带动,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综合布局,整合资源构建养老服务阵地矩阵,进一步织密上下贯通、执行高效的组织体系。用心雕琢每一处“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点位,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贴心的养老服务。

强基础优环境。推进社区养老为老服务基础建设,建立网格党群服务驿站,设立图书阅览室、书画室、健身房、舞蹈室、室外棋牌长廊等多个功能区域,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休闲需求。同时,在建荣社区楼下打造“文化广场”,为群众健身、舞蹈、娱乐休闲提供场地,构建“15分钟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受到了居民的广泛欢迎。

打造多元阵地。探索“小而美”的嵌入式服务项目,依托专业力量赋能, 建设“健康小屋”,配备基础医疗检测设备,邀请专业医护人员定期坐诊,为老年人提供一般常规检查、心脏检查、甲状腺、肝肾脏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和中医问诊等健康服务,守护老年群体身体健康;打造“社区食堂”,秉持营养均衡、价格亲民原则,每日提供丰富菜品,严格把控食品安全,为老年人提供放心餐食;设立“暖心驿站”,内部配备舒适座椅、饮水机、书籍报刊等,成为老人日常休闲、交流互动的温馨空间;开设“爱心发屋”,组织志愿者理发师定期服务,为老人设计清爽发型,在细微之处体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情与关怀。

拓医养新场景。主动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将综合养老服务模式嵌入医疗服务机构,街道党工委经过多次协商,成功引入北方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合作开设社区医疗康养站,为老年人带来“家门口的健康专家”。在康复训练室里,医护志愿者针对康复人群个体情况,匹配适合的康复器材,手把手指导其参加康复训练,并分享一些日常康复训练技巧和方法。此外,还会定期走进病人家中,为病人及其家属普及康复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自我康复和护理的能力,让辖区各类病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一对一、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撬动共建资源推动合力攻坚

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精细化的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挖掘内部潜力、整合周边力量、撬动企业资源等多维度举措,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贴心、专业、多元的养老服务。

链接内生资源。巩固“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将在职党员、社区党员、网格员、楼栋长、党员志愿者等纳入养老服务链条,定期针对辖区内的独居空巢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人群体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同时以网格摸排数据为基础,建立重点关爱服务信息化台账,进行结对帮扶,切实把为老服务落在实处,想在长处。

创新服务资源。依托街道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吸纳街道、社区周边超市、药店、维修、家政、餐饮、美发等服务资源,成立“邻里帮”志愿服务品牌,以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提供家居维修、公益理发、家政保洁、代买送餐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生活护理服务,打破服务壁垒,让老人们在家就能享受到多元服务。

撬动企业资源。坚持一方牵引、多元参与,以社区党组织为纽带,融合辖区共建单位、商会、社会组织等优势联建资源,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资金、人才、技术、服务等多元化支持,通过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扶持或荣誉表彰,激发企业参与热情,共同为街道老人的幸福生活助力。

撬动队伍资源引导多方参与

坚持“整合资源+协同发展”的理念,以社区为纽带,深度挖掘内部、外部以及部门间的各类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更加贴心的养老服务。

聚社区之资源。充分利用社区“老年学堂”优质资源,开展声乐、舞蹈、合唱、书画等文娱活动,同时汇聚社会各界优秀文艺人士和队伍服务于社区,加强社区文体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喜闻乐见的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社区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

引外力促治理。积极探索引入社会组织,由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资源,如专业护理服务、专业理发服务、专业供餐服务等;积极探索引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参与社区治理,让有一技之长、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在社区有用武之地,过程中,社会力量发挥职能作用,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带动基层治理再提升。

联部门筑合力。与部门单位开展各类共建活动,与颐和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态化联动开展义诊活动,联合科尔沁养老公寓、万康养老服务公司,结合“社区康复”“关爱一老一小”等项目,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上门医疗康复、探望耆老等服务,携手商会组织、志愿组织联合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形成养老服务合力。

至此,建设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围绕“医、养、护、住、食”5大核心优化养老布局,已嵌入居家照护、助餐配餐、家居维修等日常服务模块;帮买代办、保洁家政等便民服务模块;文化娱乐、健康义诊、养生讲座等公益服务模块;以及社区康复、慢性病调理、建档立卡等医疗服务模块,以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普及化。下一步,建设街道将继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为老服务质量,不断满足辖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以更优质的服务、更贴心的举措让辖区老年人幸福“享老”。(杨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